來自蒙特利爾大學免疫學和癌癥研究所(IRIC)的Kathy Borden及合作者們,發現了一種促使對一些急性髓性白血?。ˋML)抗癌藥物形成耐藥,由此最終導致癌癥復發的機制。耐藥形成是臨床腫瘤學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也是許多患者癌癥復發的原因。
這一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的新發現,是在對抗這種最致命的白血病形式上取得的一項重大突破,它直接地指出了一些戰勝耐藥的策略。并且,該研究小組確定這種耐藥有可能也與其他的癌癥有關,以這些研究發現為基礎構建的新治療方案有可能在癌癥治療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在以往的研究中,Borden教授研究組證實使用利巴韋林(ribavirin)可給某些癌癥患者帶來真正的利益。利巴韋林最初開發出來是作為一種抗病毒藥物。得到來自美國白血病和淋巴瘤協會的支持,在蒙特利爾猶太總醫院Sarit Assouline博士和Wilson Miller博士的監督下,研究人員展開了首個利用利巴韋林來治療不良預后AML患者的臨床實驗。
Assouline和Miller博士回憶道:“首個臨床研究在大多數患者中生成了非常有希望的研究結果,不僅緩解了病情,且沒有顯著的治療相關毒性。但就像使用單一藥物時常見的情況一樣,所有患者最終復發。”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在大多數患者中利巴韋林及標準化療藥物阿糖胞苷(Ara-C)最終變得無法有效殺死癌細胞的原因。論文的第一作者、Kathy Borden實驗室博士后Hiba Zahreddine說:“通過研究來自AML患者和頭頸部瘤的耐藥癌細胞,我們發現一種叫做GLI1的基因在這些細胞中顯著過度激活。”“在Pharmascience公司同事們的幫助下,我們隨后證明了這導致了這些藥物發生一種特異的化學改變,阻止了它們對癌細胞的毒性作用,”Borden教授說。
幸運的是,現在取得了一些抑制GLI1活性的藥物,科學家們證實這些藥物可將癌細胞切換至利巴韋林敏感狀態。與利巴韋林(或更多的標準化療)用于聯合療法中,這些藥物將阻止患者形成耐藥。該研究小組現在獲得了加拿大衛計委的批準,展開一項新臨床實驗在AML患者中測試這一新的藥物組合。
作為與蒙特利爾大學研究合作的組成部分,Pharmascience公司將繼續生產并提供這一臨床試驗所需的利巴韋林。“如果這種新方法獲得成功,它有可能取得非常廣泛的應用,因為利巴韋林的作用模式表明它能夠有效對抗高達30%的癌癥,包括某些類型的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胃癌和頭頸癌,”Pharmascience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Morris Goodman說。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