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市**下發了《關于加強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的意見》,市**辦公廳轉發了《關于加強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09-2011年)》。兩年多來,區縣級控機構能力建設工作,一直得到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并被列入了二十項民心工程。市衛生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和市編辦各負其責,緊密配合,認真推進各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工作。
明確建設標準改善基礎設施
根據三年能力建設的要求,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到2011年,人口在40萬以下的區縣,疾控中心面積不小于3000平方米,人口在40萬以上的區縣面積不小于4000平方米。實驗室面積比例不低于40%。為落實好建設任務,市衛生局與市發改委印發了《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建設標準,規范項目審批程序,認真審核設計方案,嚴把建設質量關。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積極推進區縣疾控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多次對北辰區、西青區、靜海縣等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了現場督查,協調解決工作困難。召開了多次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基本建設推動會,并從2011年1月開始實施區縣能力建設進展情況月報制度,掌握工作進展,協調解決問題,督促各區縣加快速度,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
截至目前,東麗區、武清區新建疾控中心已竣工投入使用;津南區疾控中心已完成改造任務并投入使用;紅橋區疾控中心已開工建設,和平區、寶坻區疾控中心改造方案已通過;河北區、河西區、西青區、北辰區和靜海縣疾控中心建設項目已經立項。
配置儀器設備提升裝備水平
根據衛計委《省、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建設指導意見》的標準,按照與事權相適應,滿足常規和日常監測工作需要的原則,對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儀器設備、現場應急處置設備、必要的辦公設備和交通工具進行補充配置。按照先急后緩,分步實施,分三年逐步到位。三年共計投入6000萬元,由市和區縣財政部門各投入3000萬元。
市衛生局與市財政局按照**招標采購要求,已完成區縣疾控機構儀器設備第一、二批配置任務。市、區縣兩級財政共計投入近3500萬元,為區縣疾控機構配置實驗室儀器716臺,疾病預防控制疫情專用車輛28輛,辦公電腦、投影儀和打印機324臺,并在和平區、南開區、津南區、北辰區和薊縣等6個區縣建立了流感網絡實驗室,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裝備水平和檢測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規范機構建設統一名稱
根據區縣級控機構能力建設要求,各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編制不低于1.6/萬人,有獨立結核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區縣,在此基礎上再增加0.6/萬人。同時,區縣疾控機構名稱統一為“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區縣衛生局與編制部門積極配合,按照“規范機構,合理劃分事權”的要求,突出疾病控制工作的公益性,認真落實更名和編制核定工作,規范區縣疾控機構職責。截至目前,全市區縣疾控機構均已完成更名,有8個區縣完成了疾控機構編制的核定。
嚴格準入管理優化人員結構
本市嚴格控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新錄用專業人員的準入。各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新錄用從事專業工作的應屆畢業生要具有相關專業全日制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并報市衛生局備案。2009年和2010年兩年間,18個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人員中新增博士1名,碩士15名,本科88名。高級職稱增加13名,中級職稱增加33名,初級職稱增加41名。人員學歷職稱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
同時,根據能力建設安排。市衛生局組織制定了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人員培訓實施計劃。市財政撥付了專項培訓經費180萬元。按照《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人員培訓實施計劃》,本市將采取分層培訓的方式,對區縣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進行了系統培訓,在全員崗位培訓基礎上,突出抓好業務骨干培訓。各區縣按照能力建設有關要求,嚴格把握新錄用從事專業工作人員要具有相關專業全日制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的準入標準,建立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職專業人員學歷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機制,進一步優化人員結構。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