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中有一部分線路控制著人類及其它動物的正常生育,然而對這些線路是怎樣運作的,科學家們始終難于最后定論。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人員終于找到了這部分線路的“最后一塊拼圖”,連成了完整的線路。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現是里程碑式的,不僅為不育夫婦帶來了新希望,還可能帶來新的避孕方法,對研究前列腺癌也具有價值。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自然·通訊》雜志上。
該研究由奧塔哥大學神經科學教授阿蘭·赫比森負責。研究小組發現了在一種名為kisspeptin的小蛋白質及其受體Gpr54之間傳遞信號的關鍵細胞位置。在以往研究中,人們知道Kisspeptin對于人類生育極為重要,而赫比森研究小組進一步發現,這種分子對排卵至關重要。他們和德國海德堡大學研究人員合作為這一作用機制提供了實驗證據。
他們發現,kisspeptin-Gpr54信號是在腦中的一小群神經細胞中發生的,這群細胞叫做促性腺素釋放激素(GnRH)神經元。他們用只有GnRH神經元而缺乏Gpr54受體的小鼠做了實驗,發現這些小鼠沒有青春期而且不會生育。隨后他們在小鼠的GnRH神經元中插入了Gpr54,這些不育小鼠又恢復成能夠生育的、完全正常的小鼠。
這一發現使人們在治療不育和開發新的避孕法方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不僅為不育夫婦帶來福音,還能控制生育。研究人員認為,瞄準kisspeptin對于治療前列腺癌也是有價值的。
“不育是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的一個大問題。目前,新西蘭約有20%的夫婦不能生育,不育婦女估計約占1/3,這和我們正在研究的腦區線路紊亂有關。”赫比森說,“具體掌握kisspeptin作為生殖主控器的確切機制,使我們有了一個關鍵化學開關,可以作為藥物瞄準的精確標靶。”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