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項研究表明,適當的血管危險管理與認知損害危險長期降低具有相關性。未來應注重優化血管危險因素的藥物治療和管理。論文8月9日在線發表于《循環》(Circulation)雜志。
目前在首次發生卒中后的患者中,應用恰當二級預防止療對認知功能影響的隨訪數據尚有限。該研究旨在確定卒中后患者血管事件進行二級預防后對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者分析了4413例患者的數據。利用泊松回歸模型(Poisson regression models)校正受試者3個月時的認知功能狀態、人口統計學和社會經濟學特征、病例混合、卒中亞型、血管危險因素、失能和卒中復發。
結果顯示,在無房顫病史的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認知損害風險降低與不同預防用藥有關,分別為:(1)抗高血壓藥物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這二者聯合用藥的相對危險(RR)分別為0.7、0.8和0.7;(2)阿司匹林聯合雙嘧達莫的RR為0.8;(3)當有臨床適應癥時聯合他汀類藥物的RR為0.9.在接受抗高血壓藥物加抗栓藥加降脂藥的聯合治療患者中,也可觀察到認知損害的保護效應,RR為0.55.在出血性卒中患者中,卒中后認知損害和抗高血壓藥物無顯著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