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中國針灸學(承澹安) - 醫學資源下載
2013-07-29 05:00
閱讀:2032
來源:愛愛醫
責任編輯:愛愛醫資源網
[導讀] 【PDF】中國針灸學(承澹安)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lionking_2010 資源分類:醫學 - 中醫科 資源屬性:電子書 資源售價:1 愛醫幣 資源大小:26.63M 關注入數:1689
【PDF】中國針灸學(承澹安)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
lionking_2010 資源分類:
醫學 -
中醫科 資源屬性:
電子書 資源售價:1 愛醫幣
資源大?。?6.63M
關注入數:1689 人次
評論人數:0 人
下載人數:152人
上傳日期:2012-11-13 11:00:54
一代針灸大師承淡安的著作,針灸經典教科書!本書內容分針科、灸科、經
穴、治療四篇,全面詳細地闡
述了針灸療法的基本知識、臨
床應用手法與科學實驗以及臨
證要點等,特別注重于臨床實
際應用,力避空泛,尤以取穴
方法更加洋明,并附以插圖,
文圖并茂,使讀者易于學習和
掌握。
作者致力于針灸學三十余
年,臨床經驗、理論知識都很
豐富,并有教學經驗。此書是
作者理論與經驗的總結,書中
充分體現了作者在針灸方面頗
深的造詣與獨特的臨床體會,
因此,
節選
自序
吾家世業醫,先祖父鳳崗公尤專精兒科,故鄉華
墅附近百里內,咸知其名。先二伯父爵廷公悉得其
傳。先父行四,字乃盈。十三歲,鳳崗公棄養,稚年
失怙,迫于生活環境,遂往鄰鎮顧山習商,實非其
志,業余輒自研讀醫籍。十八歲即投當地名外科周氏
家半工半讀。三年學成,歸里施診;診余并隨其二兄
習兒科;其后又隨同邑陳氏習針灸。好學不倦,凡聞
有專長之醫家,莫不虛心請益。故其所學皆切實用。
業既行,仁濟為懷,蓋專以救病為樂事,不以名利存
心者也。
吾之針灸科及外科、幼科醫學,皆為先父所傳。
以見于吾父之仁慈為懷,辛勤治病,其志殆欲世無病
人,而以限于境地,欲求溥利廣濟,實有力不從心之
憾。吾故秉古人“施藥不如施方”之義,編行《中
國針灸治療學》一書以問世;并愿為讀者作義務指
導,以期讀者均能學有所成,而廣行濟病。嗣后十數
年中,且教且學,又有《中國針灸學講義》之編行。
抗日戰爭期間,輾轉播遷,亦不敢稍自暇逸。雖所學
非精,不敢遽言行遠垂久,然我中醫界因此兩書之介
紹引導,相從研究者,計可逾千,通函討論者,數將
近萬。則其間接有助于病人者,當復不少。而此湮沒
不彰之祖國遺珍,亦得以漸廣流傳,以宏其治病利人
之效。
然學術不厭精進,中醫學亦不能外是。針灸療法,
在往昔以倡導乏人,督促無方,業此者皆鮮知奮發。
曩者編者嘗謂:“針灸之功效,既廣既捷,針灸之施
用,亦便亦廉,易于普及,宜于貧病,允為利民之國
粹,實有推行之必要?!钡匀宋⒀暂p,不為世重,
發揚改進之呼吁,徒為不知者笑。解放以來,**對
于衛生事業深加重視,針灸一科,尤予大力發揚,已
引起社會上之普遍重視。研習者日多,采用者日廣,
在改進中醫學術途中,實已先呈推陳出新之勢。則往
昔所編之講義,原只為適應當時中醫界之學習針灸者
而作,已不能完全適用于今時;故予重新改編,并借
以補充十數年來之臨癥心得以及同道中交流之經驗,
統一病名,審定處方,俾研習者能適應時代,增加療
效,可以更利于病人。
復次,本書新編,仍以實用為主旨。學理方面,
以編者科學根柢未深,所知不廣,故除略有引述之外,
不敢妄自侈言?,F在針灸之學理,正在整理改進途中,
尚未建立成為完整之理論系統,故宜首先從實際經驗
方面多多整理介紹,以利于推廣應用。從此則可累積
新經驗新資料,豐富研究基礎。倘使強不知以為知,
空談學理,或推衍古籍陳言,妄為解釋,或摘取西洋
論述,強作說明,均足以貽誤學人,實非所宜。故編
者認為空談不如藏拙也。巴甫洛夫神經生理學說,已
為針灸學理之改進,開辟光明之前途。倘能本精考舊
學,發明新知,源于實用,究其真理之精神,基于巴
甫洛夫學說之途徑,結合本身實際之經驗,從而發揮
充實,完成整理改進之任務,則有賴于我輩在今后共
同虛心鉆研與加強努力者也。
公元一九五四年七月江陰承澹盒敘于蘇州再生齋
目錄
第一編針科學篇
第一章總論………………………
第一節針術之由來……………·
第二節針術之定義……………·
第三節針之構造與種類…………
第四節針之選擇與保存…………
第二章各論………………………
第一節刺針之練習……………-
一、指力之練習………………………
二、捻運之練習………………………
第二節刺針之方式……………··
一、打入式……………………………
二、插入式……………………………
三、捻入式……………………………
第三節刺針之方向……………··
第四節刺針之目的………………·
第五節直接刺激與間接刺激……
第六節刺針之感通作用………·
第七節刺針前之準備與注意……
第八節刺針時之消毒……………
第九節刺針時醫者與病者之體位·
一、患者之體位………………………………..
二、醫者之體位………………………………..
第十節進針時之程序………………….
一、爪切………………………………………..
二、持針………………………………………..
三、進針………………………………………..
[附]徐鑒泉先生的新進針法……………….-
第十一節進針后之手技………………
第十二節一般應用之新針法………….
一、單刺術……………………………………..
二、旋捻術……………………………………·.
三、雀啄術………………………………·……·
四、屋漏術……………………………………..
五、置針術(即留針術)……………………..
六、間歇術……………………………………..
七、震顫術……………………………………..
八、亂針術……………………………………..
第十三節出針之手技………………….
第十四節暈針之處置………………….
【pdf】中國針灸學(承澹安)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