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楊酸,作為COX的抑制劑,它被廣泛運用于感冒、頭痛以及關節痛等疾病的治療,此外,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以,它還是預防或者治療心腦血管病的首選藥物。隨著阿司匹林使用范圍的增加,臨床上關于阿司匹林所導致的藥物損害的報道也越來越多。
一、關鍵詞:臨床不良反應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中較常見的有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以及水楊酸反應、瑞氏綜合征、肝損傷等。胃腸道反應:阿司匹林導致的胃腸道反應分為2個階段,第1階段以胃腸道紊亂為主要癥狀,表現為腹痛、惡心等不適,繼續用藥會發展到第2階段,以胃出血、胃潰瘍為主。過敏反應:以血管神經水腫、過敏性皮疹以及過敏性休克為主,還可繼發呼吸困難、結膜充血等不適。水楊酸反應:表現為出汗、嗜睡、視力減退以及頭痛等慢性中毒反應,用量過大時易出現耳聾。瑞氏綜合征:主要發生于兒童,表現為劇烈頭痛、高熱。肝損傷:在用藥幾個月后發生,表現為右上腹不適、腹部觸痛。
二、關鍵詞:禁忌或者慎用人群
阿司匹林的禁忌或者慎用人群大部分與它所導致的藥物損害有關,1、針對胃腸道反應,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人群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出現胃腸道出血;2、針對過敏反應,患有哮喘的人群需避免使用,以免出現哮喘大發作。3、針對肝損傷,肝臟功能不全的人群需謹慎使用。4、針對瑞氏綜合征,需要兒童謹慎使用。另外,患有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的人群也需禁用或者慎用阿司匹林。此外,針對手術前1個星期、懷孕等特殊情況,也需禁用阿司匹林一段時間,以免發生出血危險。
三、關鍵詞:使用劑量、周期
阿司匹林的藥物損害與使用劑量、周期有關,研究表明劑量越大、周期越長,藥物損害的發生概率以及程度便會越高。胡云年在研究中指出阿司匹林發揮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的最小劑量為5mg,當使用劑量大于100mg時,它的抗血栓作用將會發揮到最大,而當使用劑量大于325mg時,患者發生出血危險的概率將會加大,所以,趙婷、趙鴻昆等人在研究中指出:一般情況下阿司匹林單日的使用劑量范圍為50mg到100mg,當然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可以增大阿司匹林的使用劑量,例如處于病情急性期的腦缺血病患者、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可將使用劑量調整為150mg/d到300mg/d。此外,李朝陽、李林春等人在研究中指出:老年冠心病患者每隔一日使用阿司匹林150mg、100mg的療效和每天使用100mg、75mg的療效相同,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減少。使用周期方面,推薦長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間歇使用它,梁承武等人在研究中指出阿司匹林使用8周后停藥1周,在減小不良反應發生的同時,還能減小腦卒中的再發率。
四、關鍵詞: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其他措施
減少阿司匹林不良反應發生的其他措施還包括用藥前問診、注意配伍禁忌、用藥時機等,用藥前問診:主要詢問患者既往病史、過敏史以及最近是否存在某些特殊情況,例如是否懷孕、近期是否要做手術等。注意配伍禁忌:阿司匹林與吲哚美辛、胰島素、尿液堿化藥物以及呋塞米、甲氨蝶呤等存在配伍禁忌,阿司匹林與它們聯用時需要有一定的間隔時間。用藥時機:趙鴻昆、李朝陽等人指出阿司匹林宜在飯后半小時左右服用,可以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五、關鍵詞:臨床處置
使用阿司匹林發生藥物損害后,危害較輕微的可以暫時不用停藥,但要注意觀察后續情況,危害較重者或不能耐受者,需要第一時間停藥并對癥處理,如果阿司匹林是胃腸道給藥,還要阻止它在胃腸道的吸收,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劑、洗胃以及吐根糖漿催吐,三種方法首推活性炭吸附劑。
參考文獻
【1】蘇園祎.探討阿司匹林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J].北方藥學,2020,17(11):174-175.
【2】白善姬.淺析阿司匹林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5):93.
【3】趙婷,趙鴻昆,李朝陽,李林春,梁承武.阿司匹林致不良反應136例病例分析[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4,35(02):84-87.
【4】胡云年.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J].江蘇藥學與臨床研究,2004(S1):66-67.
【5】賈衛萍.談規范應用阿司匹林[J].中國醫藥導報,2009,6(23):144-145.
【6】俞萍.135例阿司匹林致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業,2008,17(24):53-54.
【7】張國會.阿司匹林中毒最佳處置方法——給予活性炭[J].國外醫學情報,1991(14):17.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