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扭轉型室速(TDP),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通常在原發或繼發性QT問期延長的基礎上發生,
一、發生機制
TDP的發生由折返機制和觸發活動導致心室肌復極呈彌漫性不均一引起。
1、折返機制 由于QT間期延長,導致心室肌細胞不均勻復極化的時間差別增大,有利于折返機制的形成,心室肌內折返徑路和折返時間的多變,表現為室性QRS-T波群方向的扭轉。多由R onT室性早搏所誘發,當心肌廣泛受損、電解質紊亂或藥物毒性作用所引起的QT間期延長,導致T波寬大有切跡,T波電交替,復極離散度增大,容易導致TDP的發生。
2、觸發活動 分為早期后除極和晚期后除極兩類。部分TDP的觸發與早期后除極有關,多發生于動作電位的2相或3相早期,必須由前一動作電位所觸發,所以稱觸發活動。而晚期后除極可能與腎上腺素依賴性TDP發作有關,多由多速起搏或兒茶酚胺誘發,引起LQTS伴發TDP。
二、心電圖表現:
1、連續5個以上的寬大畸形的QRS波群,QRS波群形態不恒定,無明確的等電位線。并可見QRS波群的極性扭轉,宛如繞等電位線扭轉。
2、頻率100-300bpm,多在250bpm以上。
3、基礎心律(竇性心律)時可見有QT間期正常或延長。
三、臨床意義
尖端扭轉型室速是一種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發作時血液動力學極不穩定,常轉變為室顫,引起患者暈厥甚至猝死。根據病因,可分為腎上素依賴型TDP和間歇性依賴性TDP。根據聯律間期與QT間期不同,可分為QT間期延長型TDP、QT間期正常型TDP和極短聯律間期型TDP。對于TDP的治療,禁用負性心肌應激性藥物,如奎尼丁、普魯卡因酰胺、乙胺碘呋酮等,這類藥物不僅對尖端扭轉型室速無效,還可加重發作,使病情迅速惡化,引起心室顫動而導致死亡。對于對異丙腎上腺素無禁忌的患者,可選用異丙腎上腺素5mg/L的濃度進行靜脈滴注,維持心律在80-90bpm。異丙腎上腺互能加速心律、縮短QT間期,從而終止TDP的發作。最主要的治療還是要進行病因治療,如及時停用引起TDP發作的藥物;對于電解質紊亂者,及時靜脈補鉀,并且靜脈注射硫酸鎂可終止發作,也可以在發現后應立即行電復律終止發作,對于反復發作的患者應植入起搏器或ICD。
參考文獻:
1.盧喜烈主編. 心電學技術規范化培訓綱要[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4.12
2.史訓凡,楊天倫,裴志芳主編. 湘雅經典心電圖診斷圖譜及解析[M]. 2014
3.陳清啟主編. 心電圖學 第2版[M]. 2012
4.石毓澍編著. 臨床心臟病學講義[M].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07
5.李少波 盧喜烈等主編. ***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叢書 特殊心電圖[M]. 2011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