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解析:
一、圖例資料:
患者女性,36歲,足月妊娠.
心電圖診斷:
1.竇性心動過速
2.室間隔型室性早搏伴干擾性房室脫節
二、知識點:
圖中綠色標處為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波形與同導聯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QRS波群之前無相關的心房波符合室間隔型室性早搏特征。
室性早搏按異位起搏點的部位來分⑴右室型室性早搏 ⑵左室型室性早搏⑶后壁型室性早搏。⑷前壁室性早搏。⑸心尖部室性早搏。⑹心底部室性早搏。⑺高位室間隔型早搏⑻左束支型室性早搏⑼左前分支型室性早搏。⑽左后分支型室性早搏。(11)右束支型室性早搏。
右束支性早搏 指指起源于右束支的室性早搏。在心電圖表現為早搏呈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室間隔型室性早搏心電圖表現
1、基本心律室內傳導正常時,室性早搏波形與同導聯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
2、基本心律有室內傳導異常時,下傳QRS寬大畸形,而室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
3、過早發生的QRS之前無相關的心房波。
三、臨床意義:
室性早搏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發生率很高。Harvey(1578-1657)在《論心臟與血液流動》一書中就闡述了心臟跳動快慢對血流動力學有影響。在正常人群中,室性早搏的檢出率為靜息心電圖5%,24小時動態心電圖為50%。隨著DCG的廣泛應用,對于無心臟病證據的成人中室性期前收縮的發作概率也有了研究。以杭州空軍醫院牽頭,由25家醫院協作完成1000例正常人DCG生理范圍調查,提示正常人群中33.6%出現室性期前收縮。有學者報告,經動態心電圖連續觀察8、12、24、48小時,分別有14%、44%、50%、73%的正常人出現室性早搏。Bleiter用動態心電圖對1108人(其中98%為能走動或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門診病人),連續觀察10小時,有60%出現室性心律失常(大多為室性早搏),18%出現室上性早搏(大多為室上性早搏),僅有11%心律完全正常。老年患者室性早搏的檢出率可高達77%。室間隔早搏的發生率較低,僅占室性早搏的1.12%。此型室性早搏見于冠心病、心肌炎等。室間隔早搏對心功能的影響較小,即使是頻發的也多無明顯癥狀。
參考文獻
盧喜烈主編. 心電學技術規范化培訓綱要[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4.12
蘇拉維茨(BorysSurawicz)著;尼蘭斯(TimothyK·Knilans)著;郭繼鴻譯;洪江譯. 周氏實用心電圖學 第6版[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4.01.
牟延光主編. 臨床心電圖精解[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2.05.
邢福泰等主編. 心電圖速判讀[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2.04.
陳清啟主編. 心電圖學 上 第2版[M].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05.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