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解析:
一、圖例資料:
患者女性,80歲,以胸悶一月,加重一天前來就診.
心電圖診斷:
1.竇性心律
2.室性早搏(前上部左室后壁肌型)
3.完全性左束支阻滯
4.ST段改變
知識點:
患者基礎心律為竇性,頻率78~86bpm;QRS波群時限≥0.12s,V5、V6導聯室壁激動時間≥60mS ,在V1、V2導聯呈寬而深的QS波或r波低小的rS波,Ⅲ、aVF、aVR導聯呈類似改變;Ⅰ、aVL、V5、V6導聯R波增寬、頂峰粗鈍或有切跡;考慮完全性左束支阻滯;圖中綠色標注為室性早搏,胸前導聯QRS主波向上呈R或Rs型,II、III、aVF主波向上,符合前上部左室后壁肌型室性早搏特征。
臨床意義:
左束支阻滯常見于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高血壓、各種心肌病及心臟瓣膜病等。也可由中毒、炎癥、高鉀血癥或洋地黃中毒引起。較多老年患者可由傳導系統退行性疾病- Lenegrt病所引起。部分無器質性心臟病人群中也可出現左束支阻滯,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預后良好。左束支合并冠心病、高血壓和心肌病時,期預后情況要根據原發心臟病的嚴重情況而定,一般預后不良。Fredman等報告,行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患者出現左束支阻滯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現左束支阻滯,是其死亡率增加的***危險因素。2006年12月29日美國研究人員報道,無論是否發現冠心病相關證據,電生理檢查發現室性早搏的患者同無室性早搏患者相比,冠心病(CHD)發病率增高2倍。左室后壁肌型早搏多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屬于器質性早搏。當患者出現室性早搏時,要結合臨床,建議動態心電圖檢查。
參考文獻:
盧喜烈主編. 心電學技術規范化培訓綱要[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4.12
蘇拉維茨(BorysSurawicz)著;尼蘭斯(TimothyK·Knilans)著;郭繼鴻譯;洪江譯. 周氏實用心電圖學 第6版[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4.01.
陳建新編著. 新編心電圖簡明診斷標準[M].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01.
牟延光主編. 臨床心電圖精解[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2.05.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