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第七版 內容預覽:
(專家課件預覽:點擊下圖可進行全文預覽)
***-藥理學第七版 內容簡介:
中樞抑制作用
普遍性抑制中樞,劑量從小到大,中樞抑制作用由弱變強,相應表現為鎮靜、催眠、抗驚厥及抗癲癇、麻醉等作用。
機制:
突觸前,減少Ach釋放。
突觸后,增強GABA效應,Cl-通道開放時間延長,Cl-內流增加,細胞膜超極化。
不良反應
1.眩暈,困倦
2.呼吸抑制,死亡
3.固定性紅斑,剝脫性皮炎
4.宿醉作用
5.藥物依賴和成癮性
三、其他***
水合氯醛(Chloralhydrate)
最早治療失眠藥物之一。
白色或無色結晶,易溶于水,溶液口服。
優點:服后15min即可入睡,NREM2,3期延長,
不縮短REM,維持6——8h.
缺點:胃**,服用不方便,久用耐受、依賴成癮。
用途:少用于安眠藥,小兒高熱驚厥用10%水合氯醛灌腸。
甲丙氨酯(眠爾通)
丙二醇類藥物,1952年合成,久用依賴,成癮。
***
60年代廣泛用于安眠藥
1976停止生產和消瘦
明顯藥物依賴性
丁螺環酮(buspirone)
抗焦慮藥,無鎮靜、催眠、抗驚厥和順行性健忘作用。
起效慢,服藥后1——2周才顯現。
非苯二氮類,激動突觸前5-HT1A5-HT釋放抗焦慮。
唑吡坦(zolpidem)
1.選擇性激動GABA1受體的BZ1受點。
2.抗焦慮、抗驚厥和中樞肌松作用弱,僅用于鎮靜和催眠。
“理想的”安眠藥
1.能夠很快催眠,服后30min內即可入睡。
2.不引起睡眠結構紊亂。
3.沒有宿醉作用。
4.無呼吸抑制。
5.不引起藥物依賴。
6.和其他藥物沒有相互作用。
點擊下載***:***-藥理學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