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一般具有嘔、酸、痛、脹四個常見癥狀,其中屬“胃脘脹滿”一證治療最為棘手。常看有的醫生動輒就是“砂仁、厚樸、陳皮、木香”一類藥物,實際上效果并不佳,脘腹脹滿遠非解決起來就這么簡單。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我認為,脹滿一癥除了要分為虛實寒熱按證治療以外,還有一個治法可以考慮運用。即理氣、疏肝、活血三步走療法。
病例
我曾治一竇姓婦女,65歲,患脘腹脹滿已數月,在中醫院治療許久,始終解決不了脘腹脹滿,看前醫所用之方,大體不出理氣消脹之品,如木香、香附、大腹皮、白蔻、砂仁、厚樸、萊菔子、蘇梗之類。我覺得應該有效,但病人認為時好時壞,療效不佳,聽別人傳說我治胃病效果好,特此找上門要求給予治療。于是我辨為肝胃不和,先用香砂六君子,繼用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結果亦是無效。治脾胃不應,改用疏肝,用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實、甘草)加川棟子、砂仁、香附,有小效,但其脹終不除。或舒服半日一日后,又復如故。
尋思良久,乃憶及王旭高《西溪書屋夜話錄》有云:“疏肝不應,必是血絡中瘀滯”之語;《臨證指南》亦謂“脹久不愈,當從肝經絡脈治法”。然其舌脈卻無瘀滯之征,但前賢經驗如是,何妨一試。于是取《醫林改錯》的血府逐瘀湯,該條下曾言“無故愛生氣,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氣治,此方應手效。”方用桃仁10g 紅花6g 當歸 10g 川芎10g 白芍10g 生地10g 桔梗6g 柴胡10g 枳殼10g 生麥芽15g 丹參15g 五靈脂10g 生蒲黃10g。五劑后其恙竟然如失,其效之快,令人訝之。
一般而論,脹與飲食有關,即多食多脹,少食少脹,不食不脹者,病在脾胃,和中消食,健脾助運或苦降辛開,即可取效;與飲食無關,不食也脹者,其病在肝,疏肝理氣,復其條達之常則愈。此案病人初從脾胃治不應故改用疏肝,其效不顯,又改從活血通絡之法得愈。由此可見臨床上治脘腹滿脹一癥不可膠泥死規,一法不應,用二法,二法不靈,用三法。與胃有關用消氣,保和爛積丸一類;和肝有關用疏肝,柴胡疏肝飲一類;上兩法不應,可考慮久病成瘀,前賢亦有論怪病從瘀而治,取活血通絡法,血府逐瘀湯、失笑散、丹參飲之類。這樣一步一步走下去,解決慢性疑難脘腹脹滿癥亦不難。多年來,我依照這個辦法,治療脘腹脹滿癥收效甚佳,自巳戲稱為脹滿治療三步曲。
原文及評論地址: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