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淀粉樣變性診療指南》內容預覽:
淀粉樣變性臨床上無特異性癥狀和體征,其癥狀決定于原有疾病及淀粉樣物質沉積的部位、沉積量以及所受累的器官和系統,癥狀常被原發疾病所掩蓋。繼發性、全身性淀粉樣變性95%以上有肝臟受累,常表現為肝大、上腹脹滿、納差,少數可表現為嚴重肝大(肝重量可達7kg以上)。
但肝功能損害均較輕微,偶有門靜脈高壓而表現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和腹水等,極少數可有黃疸。并發癥:有繼發性感染、心腎功能衰竭和肝硬化腹水等。實驗室檢查:肝功能(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出凝血時間大多正常,或輕度異常改變,大多表現為γ谷氨酰轉肽酶及堿性磷酸酶上升。膽紅素超過85.5μmol/L罕見。可出現貧血、蛋白尿等。血沉可正常或增快。
其他輔助檢查:
影像學檢查缺乏特異性,超聲檢查主要改變為:肝臟體積增大,肝實質呈粗大,門靜脈可增寬,有時可見腹水形成。
CT主要表現為:肝大,肝臟彌漫性低密度區,增強不明顯,肝內血管不移位。
診斷:根據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可對淀粉樣變性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靠組織活檢,皮膚和直腸黏膜活檢是最常用的篩查方法,其他活檢部位有齒齦、神經、腎和肝臟等。對于疑診原發性肝淀粉樣變性者,可直接行肝臟活檢。
對于肝臟明顯腫大的淀粉樣變性患者由于肝被膜緊張,肝穿刺有引發肝破裂或肝出血的危險,臨床應慎重。對于全身性淀粉樣變性患者胃、直腸黏膜活檢大多安全有效。鑒別診斷:肝臟淀粉樣變性需與引起肝腫大的各種肝臟疾病做鑒別診斷,如急性肝炎、各種原因所致肝硬化、原發或繼發性肝癌、肝豆狀核變性等。
治療:目前尚無特異療法。其治療目的是防止淀粉樣物質的進一步沉積,促進或加速已沉積的淀粉樣物質的吸收。
點擊下載完整版:《肝淀粉樣變性診療指南》
研究表明,機體在創傷、感染等應激后出現的以分解代謝占優勢的高代謝狀態的主要...[詳細]
機體在遭受感染、創傷、大出血、大手術等打擊后將發生以高代謝狀態為特征的應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