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許佳瑞、滕杰和方藝等進行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心臟手術后急性腎損傷(AKI)發病率高、預后較差,其發病與圍手術期多種危險因素密切相關。心臟移植術、冠脈旁路移植術聯合瓣膜手術及主動脈瘤手術為術后AKI發病的高危手術。 相關論文發表于2012年第12期《中華內科雜志》。
研究旨在觀察心臟手術后急性腎損傷(AKI)的發病危險因素及預后影響因素。研究者們前瞻性收集了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住院接受心臟外科手術治療患者資料,包括人口統計學資料、術前一般情況、手術類型、圍手術期情況及預后等。
結果共納入4007例心臟手術患者,死亡77例(1.9%),術后發生AKI 1250例,發病率為31.2%,接受腎臟替代治療(RRT)者104例,RRT治療率2.6%;AKI組院內病死率顯著高于非AKI組(5.4%比0.3%,P<0.01);AKI后接受RRT(AKI-RRT)患者院內病死率36.5% (38/104)。心臟移植術后AKI發病率最高(73.0%)、院內病死率最高(18.9%),其次為冠狀動脈(冠脈)旁路移植術聯合瓣膜手術(AKI發病率57.8%、院內病死率6.1%)、主動脈瘤手術(AKI發病率52.1%、院內病死率5.5%)。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男性、年齡、BMI、高血壓、慢性心力衰竭、術前血肌酐>106.0 μmol/L、術中心肺旁路時間、術中低血壓、主動脈瘤手術為心臟手術后AKI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術前血肌酐>106.0μmol/L、術中低血壓是影響AKI后腎功能完全恢復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尿量恢復是腎功能完全恢復的有利因素。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