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多見于頭面部、軀干和四肢,但發生于睪丸附睪者極為罕見?,F結合我科收治的一例睪丸血管瘤病例并復習文獻資料報告如下。
一般情況:患者,男性,39歲。
主訴:左側陰囊進行性增大5月余。
病史:因發現左側陰囊進行性增大5月余入院。既往史、個人史無特殊,家族無遺傳病病史。
檢查:體征為左側陰囊鞘膜積液,透光試驗(+)。于睪丸表面可捫及一個黃豆大小無痛結節。
腫瘤標志物如甲胎蛋白、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均在正常范圍。
陰囊彩超:左側陰囊積液,左側睪丸內一大小約10*9mm橢圓形低回聲腫塊。CDFI提示血流信號豐富。
CT檢查:左側睪丸區靜脈期及延遲期局部結節狀強化影,CT值達165Hu。右側睪丸正常,盆腔未見占位性病變,未見腫大淋巴結影。
治療經過:經腹股溝切口行左側睪丸根治術,術中見左側睪丸鞘膜完整,其內充滿液體,大小約8*6cm。睪丸中部邊緣見直徑0.4cm小灰白結節。鏡下瘤組織由大小不等血管構成,管壁較厚,腔內見紅細胞。
病理診斷:睪丸微小血管瘤。
患者恢復順利,術后6天痊愈出院。
討論
睪丸血管瘤病因仍不為人知,研究發現血管源性因素包括VEGF和bFGF,在血管瘤增生中起重要作用。睪丸血管瘤多見于兒童以及嬰兒,通常呈現睪丸進行性增大伴或不伴疼痛、或無特殊不適于體檢時發現,少數因腫瘤內出血、梗死或并發急性附睪炎等而出現紅腫和疼痛。腫瘤標記物為正常。Zina Ricci等經研究提出當睪丸腫塊在彩色多普勒影像顯示為廣泛豐富血流信號以及低血流阻力時應考慮血管瘤可能,血管瘤回聲可以有從低回聲到高回聲變化。本病例具有這些特征。此外睪丸血管瘤在彩超中還可有異質表現,在個別病例還具有鈣化表現。因生殖系統對放射線極敏感,未見相關文獻放射性的詳細報告,本睪丸血管瘤病例術前因未能排除惡性可能為了解分期行CT平掃加增強檢查,顯示為靜脈期及延遲期局部結節狀強化影,提示其富含血管。因與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在臨床、超聲、磁共振影像學改變上相似而難于鑒別,最終確診依靠術中冰凍切片或術后常規病理。
睪丸血管瘤是很罕見的良性腫瘤,研究證明睪丸血管瘤很少與其他部位的血管瘤相聯系,隨著年齡的增長睪丸毛細血管瘤會生長,而后者則會逐漸退化,故需手術治療。但睪丸毛細血管瘤屬于良性病變,到目前為止,所有被報道的睪丸血管瘤明確證明為良性行為,沒有惡變的證據。且睪丸血管瘤好發于嬰幼兒,保留其睪丸對其生育、性功能及心理都極重要。不少學者強調如果能實現術中組織切片快速病理活檢,各種切除瘤體保留睪丸的保守手術治療是可行有效的。盡管所有睪丸血管瘤屬良性病變,但仍存在局部復發可能,這在其它器官的血管瘤不完全切除后復發得以證明,所以所有保留睪丸的保守手術均應術后長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