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受被做哭激烈娇喘gv视频,成人片免费网站,今天高清视频免费播放作文,欧美大片ppt免费

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學論壇 專業文章 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培訓 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兒科醫學進展 > 小兒10種靜脈穿刺新方法

小兒10種靜脈穿刺新方法

2012-04-28 17:26 閱讀:4769 來源:愛愛醫 責任編輯:潘樂樂
[導讀]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難點之一,如果不能及時穿刺成功,將直接影響對小兒的搶救與治療,現介紹一下小兒10種靜脈穿刺新方法: 1、易見回血法: 一次性輸液器的應用,存在著頭皮針進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較少的缺點,影響靜脈穿刺的成功率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難點之一,如果不能及時穿刺成功,將直接影響對小兒的搶救與治療,現介紹一下小兒10種靜脈穿刺新方法:

    1、易見回血法:一次性輸液器的應用,存在著頭皮針進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較少的缺點,影響靜脈穿刺的成功率。易見回血的方法,一是調節器高調法,即調節器置于緊貼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調節器高調輸液瓶低位法,即調節器在高調的基礎上,輸液瓶掛于輸液架調節旋鈕上,成功率均高。認為這兩種方法,由于輸液管內充滿液體和液體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調節器置高位,輸液管內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頭皮針一旦進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針管內。

    2、局部血管擴張法:

    (1)外涂血管擴張劑法:對周圍靜脈顯露不明顯,血管痙攣穿刺困難患者,用棉簽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濕熱敷局部3min左右,表淺小靜脈迅速充盈,經臨床觀察和儀器檢測證實,此法能使靜脈直徑明顯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強,且無過敏反應發生。用棉簽蘸阿托品注射液適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膚8~12次,2~5min后,局部淺靜脈擴張充盈顯露,均未發生不良影響及后果,但嬰幼兒、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熱抽搐、煩躁者慎用。用2%山莨菪堿,擦拭局部皮膚4下,對血管彈性差,脆性大,血管細,看不清,穿刺有困難患者,亦無不良反應產生。

    (2)熱敷法:局部熱敷能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環,血管擴張,靜脈充盈暴露。選用熱敷局部穿刺法與常規穿刺法對創傷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進行了對比觀察,結果穿刺成功率熱敷法高于常規法。對指趾靜脈穿刺、對小兒腹瀉導致循環差,靜脈塌陷,難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張配合熱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扎兩根止血帶法:在肘關節上及腕關節內關穴處各扎一根止血帶于肘窩部行靜脈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帶效果好,對一些不能主動握拳配合的兒童,可代替握拳,同時局部血管充盈度滿意。此法不僅適合兒童,也適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張力低下、衰竭及無力握拳患者。并在此基礎上,擴大到手背(止血帶一根扎在腕關節內關穴處,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節指節處)、足背(止血帶一根扎在踝關節的內踝上6cm處,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頭處)的靜脈輸液,對明顯水腫及肥胖難以進行靜脈穿刺的患者,用兩根止血帶,上下相距約15cm,捆扎肢體,1min后,松開下面一根止血帶,這時該部位看到靛藍色的靜脈,利于穿刺。

    4、進針角度的選擇:教科書中靜脈穿刺進針的角度為20°角,為達到了容易進針,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拒研究表明,一般病人穿刺可選擇45°角或接近45°角進針;對老年淺小靜脈穿刺,可選擇35°角進針;對指(趾)背側靜脈穿刺,選擇10~15°角進針;對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滾動患者,選擇超過40°角進針;對小兒頭皮靜脈、手背及足背淺靜脈、指(趾)間靜脈,選擇10~45°角進針,肘靜脈、大隱、小隱靜脈,選擇20~30°角進針。增大針頭與皮膚之間的進針角度可減輕進針引起的疼痛或達到無痛注射,這與注射時皮膚所承受的壓力、皮膚血管神經分布及皮膚結構特點有關。

    5、非握拳穿刺法:常規法在行靜脈穿刺時,囑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行手背靜脈穿刺時,主張被穿刺手自然放置,護士用左手將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狀手,這樣可使血管突出于該部位、易于穿刺,另外囑患者緊握拳,數秒鐘再讓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虛狀態),亦可囑其反復握拳、松拳。采取反復握拳、松拳,能使指間肌肉收縮,促進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靜脈充盈明顯。穿刺時握拳影響穿刺者的操作靈活性,且進針時針頭與皮膚角度大,需將針頭上挑,病人痛苦大,而且手背皮膚高度緊張,壓迫血管致管腔變癟,進針后易穿透血管,再且血管被拉長,穿刺時若針尖斜面進入血管內較淺,松拳后,由于血管輕微回張,針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脫出血管外,出現穿刺局部慢滲,胖大現象,而不握拳時上述現象較少見,減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廣運用。

    6、穿破后的補救方法:對靜脈穿刺時扎穿血管后,采用指壓扎穿部位法止血進行補救,即扎穿血管后,針頭緩慢往外撤,當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壓扎穿部位,同時松開止血帶,用1條膠布固定針柄。先以指重壓1s左右,然后打開輸液調節器,手指輕按以液體能緩慢通過為準,觀察1min左右無外滲可停止按壓,膠布固定針頭,調整滴數。認為此法特別適用于嬰幼兒、老年人和不易尋找血管的患者。對此方法作了進一步的補充,即扎穿血管后,針頭外撤有回血后,不應停止,還應將針頭再前行少許,使針頭超過扎穿部位,可避免滲漏。在作靜脈穿刺時,輸液針頭應留1/4長度的針梗在皮膚外,才能實現穿破血管后加以補救。

    7、逆行穿刺:對于長期輸液、血管條件差、穿刺困難的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靜脈逆行穿刺法,其優點是回血好,滴數不受限制,不影響血流,可以彌補指掌關節向心穿刺不易固定的缺點,采用此法時必須選用手足背血管,而不應選擇手指、足趾向上回血的小靜脈,因此處無交通支,逆行穿刺將造成血液淤積,使穿刺失敗。

    8、無痛注射穿刺方法:皮膚痛覺神經纖維大多數分布于表皮,其痛覺感受器呈點狀分布,在手背有觸點25個,痛點100個~200個,所以VP時病人對疼痛非常敏感。經研究表明*近尺側的靜脈穿刺時疼痛最輕,而*近橈側的靜脈穿刺時疼痛最明顯,這可能與神經分布、皮膚松弛及張力大小有關。減輕進針疼痛的方法還可以利用針尖刃面的銳度,穿刺時斜面略向左,減少針尖對組織的切割和撕拉,以達到減輕疼痛和減少組織損傷的目的。

    9、拔針方法:拔針時壓迫穿刺處的手法不正確或壓迫時間過短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淤血后靜脈顯露不良,出血量大時血腫機化壓迫血管,致使血管易于周圍組織粘連,使該血管無法繼續使用。因此正確拔針是保護遠端周圍靜脈的重要措施之一。拔針時應先將手指腹順靜脈走行平壓在覆蓋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壓迫范圍以皮膚和血管壁兩個穿刺點為中心,而且要大于兩個穿刺點,針尖拔出后立即按壓穿刺部位2min~5m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在按壓穿刺部位的同時拔出針尖則會引起局部疼痛或造成血管壁損傷。拔針時由于持針柄的方法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血管的損傷、疼痛反應及血管周圍淤血等。目前認為以拇指與示指持針柄的上下面拔針法明顯優于拇指與示指持針柄的前后緣拔針法,二者差異有顯著性,上下法在拔針時針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壓力,可保持針尖在管腔內與之平行,明顯減輕針刃對血管造成的機械性切割損傷。

    10、固定方法:VP時的固定方法是整個輸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根據力學、美學原理采用一側滾動法較為規范,即先粘貼一側皮膚,拉緊膠布至對側皮膚,這樣可使膠布處于緊張狀態,保證不松動,妥善固定可防止針頭刺穿靜脈,還可阻止微生物被松動的針尖帶進組織。

    VP的成功率除與操作者嫻熟的技術有關外,其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是提高VP成功率的關鍵。護理人員不良的心理狀態是導致VP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護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工作中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合作,規范自己的護理行為,才能有效地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玉县| 沙坪坝区| 上栗县| 克山县| 松潘县| 浏阳市| 永登县| 疏勒县| 永安市| 新泰市| 定西市| 南靖县| 工布江达县| 万山特区| 滕州市| 岳普湖县| 定襄县| 桑植县| 会宁县| 怀来县| 崇州市| 深州市| 曲阜市| 福建省| 潮州市| 太白县| 佛教| 绥芬河市| 新田县| 潞西市| 雅江县| 茶陵县| 金华市| 竹溪县| 丹江口市| 志丹县| 同仁县| 西贡区| 大城县| 荔波县| 潼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