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是造成不足90天的嬰兒發生菌血癥的最常見原因。
在美國,將近2%的發熱嬰兒患有菌血癥,最常見致病因是B族鏈球菌 (GBS)、大腸桿菌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然而,最近的一些針對某一地理區域的研究表明發熱嬰兒感染GBS的比例下降了而大部分都是大腸桿菌感染。為研究更多的多樣化趨勢,研究者們對2006年至2012年間6個不同地理區域的就診普通兒科單位的先前健康的發熱兒童的血培養陽性結果進行了回顧性評估。
共有181份陽性培養結果,共從177例患者中分離出19份不同種類。大腸桿菌是最常被分離出的病原體(42%),其次是GBS(23%),肺炎鏈球菌(6%)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5%)。超過90%的發生大腸桿菌菌血癥的嬰兒并發有大腸桿菌尿道感染,27%的GBS菌血癥嬰兒患有腦膜炎。患肺炎鏈球菌菌血癥的嬰兒是全組嬰兒中年齡最大的(中位年齡66天,全組的中位年齡是34天)。未識別出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血培養陽性病例,這令研究作者們對該菌的經驗性抗生素治療產生質疑。
點評
本研究證實了大腸桿菌作為一種新生兒病原體是致使發熱嬰兒特別是并發尿道感染嬰兒發生菌血癥的重要意義。作者對是否有必要繼續經驗性使用氨芐西林對抗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提出了質疑,然而由于本研究排除了入住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嬰兒,這很可能就排除了一些早發型病例。因此,在對嬰兒經驗性應用抗生素行為做出任何改變之前,還需要獲取更多的研究資料。
長期以來,人類得以生存往往會面臨高水平的基因突變,而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所...[詳細]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系統并發癥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