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七版方劑學(鄧中甲) - 醫學資源下載
2013-07-27 05:00
閱讀:779
來源:愛愛醫
責任編輯:愛愛醫資源網
[導讀] 【DOC】七版方劑學(鄧中甲)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fyb0042 資源分類:醫學 - 中醫科 資源屬性:電子書 資源售價:0 愛醫幣 資源大小:1.67M 關注入數:1457 人次 評論人數
【DOC】七版方劑學(鄧中甲)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
fyb0042 資源分類:
醫學 -
中醫科 資源屬性:
電子書 資源售價:0 愛醫幣
資源大小:1.67M
關注入數:1457 人次
評論人數:1 人
下載人數:245人
上傳日期:2012-10-24 11:03:59
【doc】七版方劑學(鄧中甲)
方劑學于20世紀50年代方劑理論體系才得以初步形成,方劑學才逐漸地從中醫藥學中分化出來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基礎和臨床的雙重屬性,聯系中醫基礎和臨床,溝通中醫和中藥,銜接傳統中醫和現代生命科學。
編輯本段基本任務
闡明方劑與病證之間治法的關系,揭示構成方劑的諸要素與功效之間的關系。研究范圍主要是以古人經典方劑的制方原理為主線,經典方劑的制方原理、治法、組方思路、方劑配伍、服用方法等方面的理論,方中藥物配伍的主次關系和功效與主治病證病機相關的配伍原理,方劑適應范圍,使用要點,加減變化及劑型選擇的規律等。
方劑學研究指導原則以中醫學術思想為基礎,以科學方法論為指導,以方劑為主要研究對象,旨在揭示方劑學科規律的研究方法。
方法是在傳統中醫臨床觀察和思辯方法的基礎上,引入和吸取現代科學方法發展起來的體現了中醫學整體、系統、辨證的基本思想與現代自然科學方法的結合,方劑學科理論與現代多學科技術手段的結合。
方劑學研究具體工作主要有:臨床試驗,文獻整理,邏輯分析,實驗研究,多學科研究等方面。
方劑學與現代藥理、化學、制劑及生命科學等多學科的滲透,運用實驗研究的手段,從實證的角度認識方劑效用與方內藥物之間的配伍關系,闡明方劑效用的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發現方劑的潛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進傳統劑型,研發復方新藥。
編輯本段歷代文獻
《黃帝內經》,唐朝整理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記載13首方劑,奠定了方劑學的理論基礎。
《五十二病方》,秦漢時期的文獻,載方283,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方書。
《傷寒雜病論》,東漢張仲景撰,載方單方113+復方245,融理法方藥于一體,被尊為“方書之祖”。
《肘后備急方》,晉葛洪,載單方510+復方494,方簡、便、廉、效。
《劉涓子鬼遺方》,晉末劉涓子撰,南朝齊龔慶宣重新整理。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載方5000余。
《千金翼方》,唐,孫思邈, 載方近3000。
《外臺秘要》,唐,王燾,載方6000余,集唐以前方劑之大成。
《太平圣惠方》,北宋王懷隱、王佑、鄭彥、陳昭遇等編,載方16834,翰林醫官院醫官,依據醫局所藏北宋以前各種方書、名家驗方并宋太宗親驗醫方,又廣泛收集民間效方集體編寫而成。
《圣濟總錄》,南宋,載方近2萬,宋徽宗時由朝廷組織人員編纂,成書于1111年-1117年,集宋以前方劑之大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南宋太醫局編,陳承、裴宗元、陳師文曾加校正,載方788,是宋代太醫局所屬藥局的一種成藥處方配本。
《傷寒明理論》,金朝成無己,我國第一部研究方劑配伍理論的專著。
《宣明論方》,金朝金元四大家 之一,劉完素著,善用寒涼藥。
《儒門事親》,金朝金元四大家 之一,張從正著,主張攻下法。
《脾胃論》,金元,金元四大家 之一,李東垣著,擅長補脾胃。
《丹溪心法》,元代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著,力倡滋陰。
《普濟方》,明朝朱橚,載方61739,我國古代載方最多的一部方書。
《湯頭歌訣》,清汪昂 ,為初學者啟蒙必讀醫書,流傳甚廣。
《中醫方劑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主編,1997年11月出版,該書由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兄弟院校近百名專家學者歷時12年完成。載方96592首,,我國現存載方最多的一部方書。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