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大家都很熟悉,是指產熱增多或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體溫在38℃以下為低熱,38℃—39℃為中熱,39℃—40℃為高熱,40℃以上為超高熱。
1、關于寒戰期保暖問題。以前一直有一疑問,曾發帖討論結果未置可否,就是當病人處于寒戰高熱或超高熱時,我們經常在藥物退熱的基礎上輔以物理降溫如酒精擦浴,擦浴時要讓病人減少衣物或充分暴露,以使酒精蒸發帶走熱量,這與病人因寒戰而需多蓋被子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如何解釋?當病人處于高熱寒戰時,病人可能全身發抖,如再讓病人少蓋被子或進一步脫掉衣物,病人或會抖得更厲害,病人易接受嗎?而且加劇的發抖寒戰使骨骼肌強直收縮可能會進一步升高體溫,如何解釋?通過對發熱病人護理的進一步學習,深有感受,做一下自我解答,期望指正。
體溫上升期由于皮膚血管收縮,皮溫下降而表現為皮膚蒼白,無汗,畏寒。即寒戰,寒戰的主要表現為全身骨骼肌節律性收縮,而分解大量的葡萄糖及釋放大量的熱能,使體溫升高。寒戰應該是出現于體溫上升期或上升前,而非熱退期,是一個保護性反應。此時應該給予適當的保溫處理,比如多蓋被子!多蓋被子的作用個人覺得,可以防止皮膚血管過度收縮,從而防止骨骼肌導致的長時間收縮,也就防止了骨骼肌收縮導致的更多熱能的釋放,防止了體溫的過度升高!換個簡單說法,寒戰時多蓋被子可以減低體溫升高的高度!是對機體的保護措施!而此時少蓋被子,期待身體熱量加快被蒸發的觀點是錯誤的!而之后,體溫升高后,皮膚出現潮紅、灼熱,呼吸及心律加快,這時身體的外周血管是擴張的,目的是加快循環和散熱,此時就不宜多蓋被子,應少蓋或不蓋被子,以加速散熱,促進體溫恢復正常!這時使用酒精擦浴或溫水擦浴,可加速皮膚熱量的蒸發,加快退熱!
2、關于物理降溫與藥物降溫的合理使用問題。以前自己一直覺得,對于寒戰高熱病人,可以直接同時給予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這樣降溫會更快!現在認識到這是錯誤的!古老的物理降溫(酒精、冰敷、冰毯)和藥物降溫不能同時使用!原因如下:不管是那種退熱藥物,主要退熱機理都是通過最終的皮膚血管的擴張和血流加速,出現出汗、散熱而降溫的!比如阿司匹林,其通過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引起外周血管擴張,皮膚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熱增加而起解熱作用。而物理降溫尤其酒精擦浴、局部冰敷是一種冷刺激,可直接導致外周血管收縮,反而不利于退熱!換句話說,物理降溫可降低退熱藥的療效!所以現在一般不推薦酒精擦浴,支持溫水擦浴,雖然蒸發的慢點,但不會降低退熱藥物療效!
3、科學的物理降溫方法。
A:溫水擦浴。可全身擦浴,優點是條件簡單易行,易被接受,無副作用!缺點是降溫較酒精擦浴相對要慢!
B:溫水酒精擦浴。酒精和溫水按1:1比例配置,溫度要求在37度左右,主要擦浴表淺大動脈處,優點是降溫較快,缺點是較溫水擦浴配置麻煩,對酒精敏感者易出現副作用!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