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日,一個由美國、日本、法國、中國等國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40多個新的 DNA 區域會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這項工作是迄今為止開展的最大規模的基因研究,涉及近 3 萬名患者。研究者相信,他們可以研發新的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也許有一天能夠徹底治愈這一疾病。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志上。
該科研小組比較了關節炎患者的 DNA 和那些沒有這一疾病的人的DNA結果發現與這一疾病相連的 42 個“薄弱”環節。
研究人員希望可以研發出能彌補這些基因缺陷的藥物。首席研究員、哈福大學醫學院的 Robert Plenge 教授說:“這一發現顯示這樣的發現可以被用來設計新的藥物。這一發現給未來提供一個機會,那就是利用遺傳學來研發治療像類風濕關節炎這樣的復雜疾病的藥物,以便治療或者甚至是治愈這樣的疾病。”
有人認為,識別導致復雜疾病的基因缺陷區域--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是沒有用的。他們說,靠藥物來制止 SNPs 不會緩解任何癥狀。但 Plenge 教授說,他發現了一種現成的藥物可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基因缺陷區域,證明這一遺傳方法是可行的。“這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潛力。這一方法可以被用來甄別針對復雜疾病的藥物,不僅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以是糖尿病、阿爾茲海默癥和冠心病。”
該研究還發現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身上出現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也發生在血癌患者身上。這一觀察表明,那些被用來治療癌癥的藥物可以有效對抗類風濕關節炎等,應快速跟蹤進入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