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大學研究人員日前說,他們利用一種測定癌細胞吸收激光比例的技術,發明了能在一兩個小時內高精度判斷癌癥化療效果的裝置,醫生可以據此選擇效果更好的化療藥物。
九州大學研究生院副教授小名俊博等人發表報告說,將激光照射在金薄膜上就會產生稱為“等離子體激元”的特殊光波機理,他們正是采用這一原理開發了有關檢測裝置。
實施檢測時,研究人員先在約2.5厘米見方的基板上涂上金薄膜,在上面放上癌細胞,然后在金薄膜的斜下方按照一定角度發射激光,金膜的表面就出現了等離子體激元。這種波會被癌細胞吸收一部分,而吸收量根據癌細胞的活性而變化。經受化療的癌細胞衰弱后,吸收量就會減少。從激光的反方向測量余下的波的量,可以清楚癌細胞的衰弱程度。
新裝置只需一兩個小時就能檢測出化療效果如何。此前檢測化療效果時,都是先培養癌癥患者的細胞,然后加入化療藥物兩三天后,再確認癌細胞的衰弱程度。這種方法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為了判斷細胞的狀態還需要使用熒光色素,對正確判斷療效有一定影響。
報告說,不同患者即使患上相同種類的癌癥,性質也不一樣,化療的效果也會各不相同。這種裝置的一大好處是能夠快速判斷多種化療藥物的效果。使用它,能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效果更好的化療藥物。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