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疾病周(DDW)上公布的一項日本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顯示,白光內鏡聯合放大窄帶成像(NBI)有助于準確診斷早期胃癌。
在這項研究中,大阪癌癥與心血管疾病醫療中心胃腸腫瘤科的Noriya Uedo及其同事在2008年6月~2010年5月期間招募了1,365例具有早期胃癌內鏡治療史且胃癌復發風險高的患者,主要目的是比較傳統白光內鏡與放大NBI用于實時診斷小于1 cm胃部病變的效能?;€時采用白光內鏡對患者進行篩查,362例發現微小凹陷性病變(此前未發現),這些患者被隨機分入白光內鏡組和放大NBI組,兩組各有20例胃癌患者。在白光內鏡組中,采用放大NBI對內鏡檢查發現的病變進行復查。
結果顯示,白光內鏡組和放大NBI組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65%(114例/176例)和90%(160例/177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放大NBI組的敏感性為60%(12例/20例),高于白光內鏡組的40%(8例/20例),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放大NBI組的特異性為94%(148例/157例),顯著高于白光內鏡組的68%(106例/156例;P<0.001)。診斷用時方面,放大NBI比白光內鏡約長30 s。從準確性、敏感性和特異性方面來看,白光內鏡聯合放大NBI的診斷性能優于單純白光內鏡檢查(各方面比較,P值均<0.001)。
研究者指出,白光內鏡的特異性不是很高,并且假陽性病變數目較多,因此活檢次數也較多。根據內鏡檢查所見,僅40%的胃癌被正確診斷。而在放大NBI組,由于特異性較高,因此假陽性病變數目較少,活檢次數進而也較少。研究者表示,聯合應用上述兩種檢查方法在區分惡性腫瘤病變與良性凹陷性病變方面的性能非常高,不必活檢即可實現對早期胃癌的準確診斷。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