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在線發表在《風濕病年鑒》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和炎性關節炎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是對照者的近4倍。
長期以來人們推測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與炎性關節炎可能存在關聯,但證據不足。為考察這兩種疾病的關聯性及其對CVD風險的影響,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醫學中心風濕科的Hennie G. Raterman博士及其同事查閱并分析了荷蘭全科醫師信息網絡(NINH)數據庫175,000余例患者的情況。考慮到年輕患者CVD發病率較低,該研究排除了年齡<30歲的年輕患者。根據心肌梗死、短暫性缺血發作和卒中/腦血管意外等心血管疾病診斷代碼計算發病率。
結果顯示,共計1,518例 (0.9%)患者患有炎性關節炎(包括973例女性患者)。無論男性還是女性炎性關節炎患者,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發病率均明顯高于對照者,男性:2.4% vs. 0.8%;女性:6.5% vs. 3.9%。炎性關節炎患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總發病率為5.01%,而對照者為2.39%(P<0.0005)。對女性患者(因合并兩種疾病的男性患者病例太少,難以做出有意義的評估)CVD發病率進行分析發現,校正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后,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合并炎性關節炎的女性CVD比值比(OR)為3.72[95%置信區間(CI)為1.74~7.95];單純炎性關節炎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的OR分別為1.48(95% CI,1.10~2.00)和1.19(95% CI,0.99~1.43)。上述結果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與炎性關節炎可能存在關聯提供了新的證據,同時也強調了對這些患者進行心血管風險控制的必要性。
研究者認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影響:提高氧化應激和降低內皮功能,減少NO產生并提高血小板活性,以及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此外,甲狀腺功能減退、炎性關節炎以及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因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N22功能多態性也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研究者提醒,該研究在多個方面存在重要局限。因缺少患者生活方式、CVD家族史、社會經濟狀態以及種族背景等多個CVD危險因素資料,在分析時無法校正上述因素;既往研究顯示類風濕關節炎二級護理患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發病率增加,但該研究沒有排除頻繁檢查甲狀腺疾病可能對觀察結果的影響;炎性關節炎代碼系統并不能區分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或僵直性脊柱炎等不同類型的關節炎疾病。鑒于此,上述研究結果尚需前瞻性研究加以證實。
原文地址:http://portal.elseviermed.cn/107/9083/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