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改革因涉及各方利益格局的調整,被喻為最難啃的“硬骨頭”。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近日公布公立醫院改革措施:試點醫藥分開;**考核院長,社會滿意度將影響院長的“位子”等,這些探索對于規范醫療行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具有積極意義。
試點“醫藥分開”遏制“大處方”
“看病貴”讓“以藥養醫”飽受詬病。北京市“十二五”期間將持續推進北京市屬公立醫院改革,“醫藥分開”將會作為今年醫改重頭戲。按照先試點后推廣的節奏,逐步取消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成“行規”,改革“以藥養醫”機制。
北京市醫管局負責北京市屬22家公立醫院的人、事、資產管理。北京市醫管局副局長毛羽稱,北京市今年將把兩家市屬綜合醫院作為首批“醫藥分開”試點醫院,兩家試點醫院正在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說,門診病人不是從醫院拿藥,而是按處方去零售藥店購藥,這樣的“醫藥分開”,是很多國家的普遍做法。而在我國,藥房收入成為醫院正常運轉的重要收入來源,這便是“以藥養醫”。它被看成是造成“看病貴”的痼疾。
醫藥專家指出,我國現行的藥品加成15%的政策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制定的,當時雖然認為醫院虧損應該通過國家的財政給予補充,但由于國家財力所限,不能給醫院這樣的經費補貼,就制定了這個政策,醫院可以通過消瘦藥品來增加一部分收入,補充醫院運行中的虧損。
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健說“以藥養醫”政策是歷史上形成的,目前藥品加成已成醫院“行規”,公立醫院的經費來源主要包括**財政投入、醫療服務收入和藥品加成收入三個方面。“醫藥分開”即取消藥品15%的加成后,醫院收入和藥品價格、用量將沒有關系。就是說,一家醫院用多少品種、用多少藥,和這個醫院的收入沒有關系。
北京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表示,取消15%的藥品加成只是“醫藥分開”的一部分“醫藥分開”是要把原來醫院依靠藥費、醫療服務費和財政投入三個渠道,變成依靠醫療服務費用和財政投入兩部分,是收入結構和利益機制的調整,這種變化將使“大處方”,不規范用藥等現象消失。
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健說,該醫院2011年藥品加成收入約占醫院總收入的14%—15%,如果取消藥品加成,希望其他方面的補償能夠跟上,以保障醫院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同樣,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說,在推進“醫藥分開”時,希望**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調整,目前的醫療服務收費標準沒有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
取消藥品加成的同時,醫療服務價格也會有所調整。剛剛公布的北京市衛生“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寫到,要建立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使其能夠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
取消以藥養醫,**將在7個方面給予醫院全額補償,包括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補償、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以及保障**指定的緊急救治、救災、援外、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公共服務經費。
“為穩妥考慮‘醫藥分開’只在小范圍進行試點,但進展會很快,一旦試點成功會立即推開。”韓曉芳說。毛羽表示,醫管局將指導、檢查醫院的實施情況,監測試點醫院“醫藥分開”后的動態變化,協調相關委辦局落實和適時調整配套政策,達到取消“以藥補醫”的目標。此外,北京市今年將啟動市屬醫院藥品統一采購工作,選擇若干類常用藥品集中采購,進一步降低藥品價格。
“‘醫藥分開’就是讓醫生憑技術、服務‘吃飯’。簡單地說就是讓醫務人員的收入與其技術、能力、水平、職稱、勞動時間掛鉤,而非與藥品加成、‘大處方’掛鉤。”周子君說,這有利于遏制“大處方”,緩解“看病貴”等問題。
**考核院長社會滿意度影響院長“位子”
社會公眾對醫院是否滿意,今后可能會影響到北京市屬公立醫院院長的“位子”。北京市醫院管理局9日公布針對公立醫院的新績效考核體系,群眾滿意不滿意是評判醫院績效的最重要標準。醫院年度績效考核連續2年不合格的,醫院院長和黨委書記將被免職。
北京市醫院管理局9日公布《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市屬醫院年度績效考核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北京市醫管局副局長毛羽說,2012年將按照以上辦法考核北京市醫管局管理的22家北京市屬公立醫院,這是全國首次試行由**負責考核醫院院長的機制。
記者看到,考核指標體系分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兩大類,各100分,醫院年度績效考核結果以百分制計算,定量考核占70%,定性考核占30%。定量指標中社會滿意度占56分,具體包括患者滿意、醫療費用控制、預約就診率等具體項目。毛羽說,這一考核體系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醫院績效的最重要標準,10項核心指標中體現社會滿意度的指標有7項,旨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看病不安全”等問題。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