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病理細胞來源分析,來自上皮細胞的有鱗狀上皮細胞癌及乳頭瘤;來自上皮粘膜腺體的有腺樣囊性癌;來自上皮Kultschiztsky細胞的有類癌;來自中胚組織的有平滑肌瘤、軟骨瘤、血管瘤、錯構瘤及神經纖維瘤等。上述乳頭瘤及神經纖維瘤雖屬良性,但切除后可以復發,乳頭瘤可以多發,與其他良性腫瘤有不同之處。
氣管腫瘤無論良性惡性,多起于后壁膜狀部,或膜狀部與軟骨環交界處的兩后角。癌呈浸潤性生長,易侵犯喉返神經及食管。侵犯食管的鱗狀上皮細胞癌,活檢病理檢查也難于從細胞形態上鑒別究屬來自氣管、抑屬來自食管。腺樣囊性癌可呈息肉狀在氣管腔內生長,阻塞管腔,可沿軟骨環間的軟組織浸潤性生長,沿氣管粘膜下生長??梢灾苯忧址父浇牧馨徒Y,突入管腔內的腫瘤雖無完整的粘膜覆蓋,但可不形成潰瘍面。隆突部的腺樣囊性癌可向兩側主支氣管生長,乳頭瘤呈簇狀生長,根部以細蒂附于膜狀部,腫瘤呈細胞粒,脆而易碎,容易脫落。乳頭瘤具有多發性及復發性,給治療帶來困難。錯構瘤、軟骨瘤均有細蒂附著于管壁,腫瘤表面光滑堅硬,活檢鉗很難咬到組織材料,所以內鏡活檢是不易得到病理診斷。
三、臨床表現
氣管、支氣管腫瘤雖然同屬上呼吸道,但癥狀絕然不同。支氣管腔內腫瘤,無論是主支氣管或葉支氣管,當梗阻不完全時表現為慢性化膿性感染,當梗阻完全時則表現為一葉或一側肺不張。氣管腔內腫瘤主要表現為呼吸梗阻、呼吸困難、喘鳴。無論良、惡性,癥狀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通氣障礙。由于氣管本身功能儲備大,腔內腫瘤體積小時,無明顯癥狀,只有當管腔梗阻達到1/2~2/3時,才產生嚴重通氣障礙,出現明顯癥狀。氣管腫瘤體積小時,胸部透視或胸部平片,無論正位及側位均難以發現病變。
氣管(包括隆突部)腫瘤病人常見癥狀是干咳、氣短、哮鳴、喘鳴、呼吸困難及紫紺等。腫瘤體積小時,易被誤診為氣管炎、哮喘,幾乎所有氣管腫瘤病人,在手術前均曾按哮喘治療過。一旦出現嚴重梗阻,則表現為呼吸困難、紫紺、喘鳴等。癥狀變化往往與病人體力活動、體位改變、氣管內分泌物等因素有關,此時突然來急診求治。
惡性氣管腫瘤可以有聲音嘶啞、咽下困難、頸部淋巴結腫大等,但在腫瘤早期,無論良性、惡性病變,主要癥狀都是通氣障礙,而甚少其他區別之處。癥狀嚴重程度主要與管腔內腫瘤體積大小、管腔阻塞程度有關系。
四、診斷
如前述胸部透視及胸部平片,無論正位及側位,均難發現氣管內病變。最簡單有效的是氣管體層相后前位、及側位,以及氣管分叉部體層相,對體積很小的病變有時則難于判斷。
氣管碘油造影對氣管腫瘤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清楚顯示病變部及輪廓。但由于檢查具有一定痛苦,管腔阻塞明顯時也有窒息的危險,所以近來已較少使用。
內鏡檢查術除可直接觀察病變表面結構外,還能取到病變組織,可以進行病理細胞學診斷,對治療提供重要情況。尤其是近來使用纖維光導內鏡技術,病人易于接受檢查。但內鏡活檢對質硬的軟骨瘤、錯構瘤不易取到組織,而被覆有壞死組織或正常粘膜的腫瘤同樣也難以得到病理細胞學診斷。
如前述氣管腫瘤病理形態、生長特點,對診斷良性抑惡性有一定幫助,但如未活檢到病理細胞學診斷,對良性、惡性的鑒別,有時還有困難。
五、鑒別診斷
如前述氣管(包括隆突部)腫瘤最易被誤診為哮喘及氣管炎,胸部透視及胸部平片難發現氣管內病變,為除外氣管腫瘤病人也不易接受內鏡檢查,這是氣管腫瘤常被誤診的客觀原因,而過去對此疾病較少認識則是主觀原因。
對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難,要警惕氣管腫瘤的可能性,而氣管體層相則是簡易、無創性的重要的診斷手段。
甲狀腺癌侵犯氣管時也可引起通氣障礙。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