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更加重視的是人權,提倡以人為本,而且在各個行業領域都有所發展,醫療行業更應該注重人文關懷。人文關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人類自覺意識提高的反應。
人文關懷就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一句話,人文關懷就是關注入的生存與發展。就是關心 人、愛護人、尊重人。
很長一段時間,醫院給人的感覺就是只要技術過硬就是好醫院,當然,過硬的醫療技術是基礎,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患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院服務的改進愿望也越來越強烈。現在醫療環境的品質好壞,除了表現在醫院硬件環境的優劣外,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服務規范上。現在很多醫院都很注重醫療服務的規范,比如許多醫院從病人入院開始,就有導診全程陪同,對掛號、門診、取藥等一系列環節都進行了細心幫助。
作為醫護人員,面對的不僅是男性、女性、幾床、幾號,而是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人的病是有共性的,而病的人卻各有不同。治療的首先是一個人身上的病,而不僅是修護一個器官。醫師治病是職責,病人治病是權利,醫患之間需要相互尊重合理解。著有《人文在醫學上的地位在哪里?》一書的作者卡西妮(Cassell)就主張醫學教育應特別重視人文,曾有很多人譏諷她說:“人文教育不是真實的,內科學、外科學才是真正的科學”,卡西妮答辯說:“雖然醫學技術能治好機體的某一部分,但是醫師接觸病人時要面對的除了疾病以外,還有疾病帶來的恐懼、悲觀、失望、幻想、期待、希望等”,當一個醫務人員沒有人文修養時,是無法應對病人因病而衍生出來的許多其它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