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認地,通過與氟替卡松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利托那韋能夠誘發醫源性庫欣綜合征從而抑制CYP3A的活性。12月發表在《Infection》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使用以基于PI抗病毒療法的HIV患者,在所有保守治療失敗后,可使用甲潑尼龍可作為類固醇注射的替代療法,因為迄今為止,它與醫源性庫欣綜合征無相關性。
蛋白酶抑制劑(PI)利托那韋是細胞色素P450(CYP)3A4活躍的高效抑制劑,且經常作為高活性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一部分以提高其他PIs的效力。公認地,通過與氟替卡松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利托那韋能夠誘發醫源性庫欣綜合征從而抑制CYP3A的活性。已發表的關于利托那韋和注射皮質類固醇激素(即曲安奈德)間的相互作用而誘發的醫源性庫欣綜合征病例報告正大量增多。目前的文獻回顧確定納入了15個醫源性庫欣綜合征病例(包括本文報道的一個)和曲安奈德周圍注射后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抑制情況。考慮到老化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越來越多的患者會出現肌肉骨骼退行性疾病并尋求疼痛緩解的辦法。根據文獻中已報道數據以及我們自己的經驗,利托那韋基礎療法中應該避免注射去炎松。使用以基于PI抗病毒療法的HIV患者,在所有保守治療失敗后,可使用甲潑尼龍可作為類固醇注射的替代療法,因為迄今為止,它與醫源性庫欣綜合征無相關性。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