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項刊登在《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的研究稱,一種血液測試可以預測敗血癥患者是否可能會死亡。這種測試所根據的是一種分子特征,即血液中一組特征性的生物化學變化。
敗血癥是當身體試圖對一種感染做出反應時所出現的一種并發癥,它是美國排名前10位的致死原因。然而,對這種并發癥——它可以影響到任何人——還沒有一種標準的治療,而且沒有方法知道這種疾病會變得多么嚴重。如果醫療護理者能夠預測哪些病人可能會死于敗血癥,那些病人便可立刻由醫院收治并開始接受強化治療。罹患輕度敗血癥的病人通常不需要接受強化治療。鑒于每年因為感染而去醫院就診高達 1100 萬人次,而有關的資源又是有限的,因此醫生目前必須或多或少地靠猜測來決定哪些患者應該接受強化治療。
現在,美國國家基因組資源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近 300 位到4 家醫院急診室就診的患者進行了觀察,這些人中的每一位都有著不同嚴重程度的感染。
研究人員對疾病存活者及非存活者的血液蛋白質及生化物質的濃度進行了比較。病情輕微與嚴重的病例相比,主要的差別涉及到能量的產生。那些活下來的病人能夠開啟能量的生產,而那些死于疾病的患者則無法做出這一改變。
研究發現的分子特征可能是線粒體透露出有問題的跡象;線粒體是細胞內產生能量的細胞器。值得注意的是,該分子特征在即使是最早期的血液感染階段都能夠預測死亡。研究人員在3組不同的患者中花了 8 年的時間用 2 種不同的方法來再現這些發現。
這些結果為該簡單測試會給敗血癥患者帶來生與死的差別提供了確鑿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