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影響婦女生活質量以及生育繁殖能力的重要疾病,一般可通過腹腔鏡式手術以及開腹式手術進行治愈。但無論是哪一種手術,婦女都可能并發術后感染,它不但會影響預后,還會導致者局部或者全身性的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手術失敗并威脅婦女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感染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預防措施,具體如下所示。
1、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感染幾率的相關因素
臨床中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感染的相關因素及其機制如表一所示:
影響因素 |
相關機制 |
體重過重 |
過重的體重易導致手術器具污染,并且在切口縫合的時候容易出現死腔。 |
術中患者的體溫過低 |
患者的體溫過低時可導致患者出現凝血障礙、免疫系統紊亂等情況。 |
手術時間過長 |
手術時間過長可增加切口與病原菌接觸的幾率,并導致患者的體溫過低。 |
白蛋白過低 |
白蛋白是機體營養狀態的評價指標,當白蛋白過低(<35克每升)時,意味著患者身體出現了營養不良的情況,容易發生傷口愈合速度減慢以及免疫力低下等異常狀況。 |
血糖過高 |
血糖過高會延長切口愈合時間,并給病原菌的繁殖提供有利環境。 |
2、術后感染發生的總體趨勢以及所涉及的菌種
鄧穎等人所調查出的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出現感染,所涉及的部位以及發生概率,如表二所示:
感染的發生部位 |
發生例數 |
占比(按已經發生感染的人數算) |
切口 |
14 |
43.750% |
呼吸道 |
9 |
28.125% |
泌尿系統 |
6 |
18.750% |
血液 |
2 |
6.250% |
消化系統 |
1 |
3.125% |
合計32例發生感染,占總調查人數的6.15%,總調查人數共520例 |
黃素靜等人也作出了類似的調查研究,手術切口發生感染的概率最高,排名第二的便是泌尿系統感染。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出現感染的重災區為手術切口。
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感染的具體菌種涉及到手術前如何預防性用藥以及手術后怎么具體用藥,這些菌種具體如表三所示:
具體病原菌 |
統計 |
補充 |
大腸埃希菌(8株) |
參與者520名,發生感染者32名,累計分離出病原菌32株,排名靠前的病原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克雷伯氏菌屬等。 |
其中大腸埃希菌、克雷伯氏菌屬以及銅綠假單胞菌均屬于革蘭陰性菌,共計18株,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以及腸球菌屬均屬于革蘭陽性菌,共計13株,白色假絲酵母菌屬于真菌。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導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蘭氏菌為主。 |
金黃色葡萄球菌(6株) |
||
銅綠假單胞菌(5株) |
||
克雷伯氏菌屬(3株) |
||
其他革蘭陽性菌(3株) |
||
其他革蘭陰性菌(2株) |
||
腸球菌屬(2株) |
||
肺炎鏈球菌(2株) |
||
白色假絲酵母菌(1株) |
臨床上常用的抗感染藥物與常見的革蘭氏菌的敏感度關系如表四所示:
革蘭氏菌(陰/陽) |
常用敏感藥物(敏感度從大到小排列) |
補充說明 |
大腸埃希菌(陰) |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加替沙星>頭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羅紅霉素>慶大霉素/氨曲南/哌拉西林 |
臨床上考慮到加替沙星的藥物副作用比較大,因此,推薦通過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左氧氟沙星這兩種藥物的使用,來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出現的感染。 |
金黃色葡萄球菌(陽) |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加替沙星、頭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頭孢噻肟/頭孢呋辛酯>慶大霉素/哌拉西林/羅紅霉素 |
|
銅綠假單胞菌(陰) |
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頭孢吡肟/慶大霉素/氨曲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
|
肺炎克雷伯菌(陰) |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加替沙星/加替沙星>氨曲南/頭孢吡肟>羅紅霉素>慶大霉素 |
3、總結
為了降低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感染的概率以及危害,容易出現術后感染的高危人群,例如肥胖人群、營養不良的人群等,可以在手術前進行預防性用藥,推薦藥物為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左氧氟沙星;術中注意手術時間的把握,并注意患者身體的保暖;而在術后則要注意切口等部位的保護,防止病原菌污染。
參考文獻:
【1】黃素靜,關紅瓊,李婷娜,吳海芳,陳麗花.產婦產褥期感染病原學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0):4761-4763+4771.
【2】白殊同,鄧穎.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感染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22,17(01):95-98+102.
【3】李妍,李娜.剖宮產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預防策略[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1):5195-5198.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