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相關腸梗阻診治體會
2019-03-25 14:59
閱讀:8389
來源:愛愛醫
作者:包桂紅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腸梗阻是常見的也是最嚴重的消化道急癥之一。惡性腫瘤導致的腸梗阻在癌癥病人里發病率約5%-43%,臨床征象復雜多變。原發性或轉移性惡性腫瘤引起的腸梗阻也叫惡性腸梗阻,是晚期惡性腫瘤常見的并發癥,特別是盆腔和消化道惡性腫瘤,與腸梗阻的發生密切相關而且發病患者多數為晚期,梗阻部位常常為多發,病情危重,預后差,治療非常困難。
腸梗阻是常見的也是最嚴重的消化道急癥之一。惡性腫瘤導致的腸梗阻在癌癥病人里發病率約5%-43%,臨床征象復雜多變。原發性或轉移性惡性腫瘤引起的腸梗阻也叫惡性腸梗阻,是晚期惡性腫瘤常見的并發癥,特別是盆腔和消化道惡性腫瘤,與腸梗阻的發生密切相關而且發病患者多數為晚期,梗阻部位常常為多發,病情危重,預后差,治療非常困難。
圖片來源:123RF
現就腫瘤相關腸梗阻的診治總結如下:
發生腸梗阻的主要原因:
1、腸外腫瘤或腹部包塊壓迫:腹部或盆腔腫瘤轉移侵犯腸道或腹腔、腸系膜、網膜等壓迫引起腸腔狹窄導致腸梗阻。
2、腫瘤沿腸腔環形播散所致腸腔內占位,以及腸壁內占位引起腸管狹窄導致腸梗阻。
3、腫瘤合并局部炎癥水腫、感染、腸系膜栓塞或瘤栓導致。
4、腫瘤治療相關性引起的腸梗阻:腹部或盆腔腫瘤手術后粘連及粘連帶的壓迫,可引起腸折疊、扭轉造成梗阻;吻合手術所致的狹窄;放療引起的局部纖維化、化療藥物的神經毒性引起的腸麻痹。
5、其他因素:便秘、惡液質、低鉀血癥、腸道動力異常、腸道分泌降低、腸道菌群失調及藥物不良反應、腹內疝,年老體弱者糞便嵌頓等因素,從而使病情進一步復雜及惡化。
臨床表現特點:大多發病緩慢,病程較長,多為不全性腸梗阻。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排便排氣消失等。初始通常為間歇出現,并可自發緩解,癥狀發作時通常仍有排便或排氣。隨病情進展而逐漸惡化為持續性腸梗阻。后期,患者會出現體溫升高,腹脹疼痛加重,如病情繼續進展,可出現腸穿孔、感染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
輔助檢查:
X線腹部平片:一般在腸梗阻發生4-6小時即顯示腸腔內氣體;立位或側臥位平片,可見多數液平面及氣脹腸袢。梗阻部位不同,X線表現各有其特點。
腹部CT:可評估腸梗阻部位及程度,還可以評估腫瘤病變范圍。
診斷要點:
1.有惡性腫瘤病史及腫瘤的相關治療史。
2.間歇性腹痛、腹脹、惡心嘔吐,伴有或停止**排便排氣。
3.查體可見腸型和蠕動波,腹部壓痛,腸鳴音亢進或消失。
4、腹部x線平片和腹部CT可見氣脹腸袢及多數液平面。
治療手段:
1、內科保守治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使用或不使用胃腸減壓的同時,防止感染和毒血癥;鎮靜劑、解痙劑、止痛劑及抗分泌物、激素類等一般對癥治療,早期聯合藥物治療是惡性腸梗阻治療的新理念。止痛劑的應用應遵循急腹癥治療的原則。
2、外科手術治療:手術的選擇應該在利大于弊的基礎上,采取切除、改道、減瘤等治療措施。
惡性腸梗阻,發病率高,平均生存期約1-3個月,患者生存質量差,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次要目的是延長生存時間。
參考文獻
1、李永生等主編 .腫瘤急癥學
2、《晚期癌癥患者合并腸梗阻專家共識》 2007版。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