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小規模研究顯示,除了導致齲齒之外,口腔微生物還可能與醫療相關性肺炎風險有關。耶魯大學感染性疾病部的Samit Joshi博士及其同事發現,ICU中的插管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特征與非肺炎患者有顯著差異,健康的社區成年居民的口腔微生物特征與肺炎高危者(包括住在護理站的患者和機械通氣患者)也有明顯不同。
研究者招募了19名健康的社區成年居民(平均年齡60.1歲)、10名住在護理站的患者(平均年齡86.2歲,平均住護理站33.2個月)和8例接受機械通氣的ICU患者(平均年齡51.6歲,平均住ICU 3.6 d),獲取其口腔拭子標本。從上腭、頰黏膜、舌頭和齒齦縫采集細菌樣本,然后進行165核糖體RNA焦磷酸測序。該技術適用于復雜微生物分析,當尚未用于床旁或點護理分析。
研究者發現,三組受試者的口腔定殖菌均以鏈球菌為主,但具體比例有明顯差異:社區居民為65%,護理站患者為43%,ICU患者為33%。8例ICU患者中,3例在住ICU約1周時發生肺炎。這3例患者的口腔鏈球菌所占比例顯著低于未發生肺炎的ICU患者(0.07% vs. 49%)。
研究者繼而觀察了平均加權UniFrac距離,后者可對不同微生物群落進行系統性比較。結果顯示,發生肺炎和未發生肺炎的ICU患者的平均加權UniFrac距離有顯著差異。
研究者認為,上述結果提示,對口腔微生物進行基因測序或許能為尋找肺炎預防靶點提供新的方法。將來或許能通過保持口腔細菌群落結構和維持局部免疫防御功能而有效預防肺炎。
斯坦福大學醫學教授David Relman博士認為研究者的這一想法“激動人心”。“目前需要確定的是,口腔細菌改變與肺炎風險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但無論如何,加深對這種新的肺炎標志物的了解都是十分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