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醫師多點自由執業改革方案被叫停”的消息引發了大家關注,也再次將“醫師多點執業”話題推上風口浪尖。作為醫改重大舉措之一,多點執業政策的本意是為了調動醫生積極性、提高醫生收入,同時讓患者就近得到高質量的診療。令人尷尬的是,這則舉措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境地。據悉,河南自2011年開展試點以來,僅有117名醫師申請多點執業。醫生從“單位人”向“社會人”邁進的自由之路還有多久,面臨著哪些難題?
消息
深圳醫生多點自由執業被緊急叫停
日前,有媒體報道,深圳醫師多點自由執業被國家衛紀委叫停,報道稱,被叫停的理由是因為步子邁得太大,要緩一緩。
所謂“醫師多點執業”,是指醫生可在多個醫療機構行醫。據悉,2009年國務院提出研究、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在允許醫生多點執業的同時,也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比如,去別處執業前,要經過所在單位和相關衛生行政部門的批準,多點執業的地點不能超過3個等。
而深圳的方案在國家基礎上范圍更廣泛一些,允許中級以上職稱醫師繞過所屬醫院審批,僅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網站上備案即可多點執業,執業地點也可不受限制。此舉曾被賦予打破醫生“單位人”桎梏,使其走向自由執業的意義。但是,并未實施下去。
現狀
兩年多河南僅有117人多點執業
而在河南,從2011年10月1日起,也開始試行多點執業政策,到2012年底在全省范圍鋪開。但發展至今,卻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河南省衛生廳醫政處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僅有117名醫師申請多點執業。而河南執業醫師目前約有15萬名,符合申請多點執業要求的占大多數。
相比登記注冊的“冷清”現狀,普通百姓則踴躍支持。
“以往看病,都要跑到鄭州大醫院找專家,如果能實現醫師自由執業,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掛到專家號了。”中牟縣李先生評價。
市民劉先生則認為,多點執業不僅老百姓歡迎,醫生也有一定的好處和受益,“如能自由執業,醫生收入會更多,以前不也經常有醫生私下走穴嗎?”
疑問 醫師多點執業為何百姓稱贊卻現實“冷清”
●原因一:心有余力不足,醫生顧不上
據悉,117名申請注冊的醫師里,省級大醫院的醫生幾乎沒有,大都是市級醫院、廠礦醫院等一些規模中等的醫院醫師。新規為何很難吸引大醫院專家的青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位專家透露:“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因二:肥水不流外人田,醫院不支持
醫師注冊多點執業,所在醫院的態度至關重要。
河南省某三甲醫院的一位內分泌科主任說,工資收入、職稱晉升、申請科研等都由就職醫院決定,如果自己不安分守己,擔心會影響自己的發展。
鄭州市某醫院負責人說:“醫生出去多點執業,很多都是去會診病情較重的病人,發生醫療事故的幾率也較高,綜合考慮,如果政策法規不完善,醫院對此持中立態度,不支持不反對。”
鄭州某三級醫院院長坦言,很多患者都是慕名找某個專家,如果實行多點執業,醫院也會擔心分流病源。
說法醫生自由了病人找不到怎么辦
很多讀者和網友也發表觀點,正反兩方爭議很大
網友“遺忘回憶”:醫生本就應該是社會人,只有解放醫生,才能實現真正核心的醫療資源市場化的流動。
鄭州大學法學院李永飛:長遠來看,此舉能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因為只有醫療服務恢復市場價格,才會促進醫藥價格的正常化,從而進一步推動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反方
市民王先生:現在去醫院看病已經夠難了,如果醫師可以自由執業,以后他們會不會標高身價,更難找到好醫生了?
網友“小栗子”:醫師自由執業了,那么到底去醫院是看醫生還是看儀器?多點執業,病人更找不著醫生了。
網友“一抹淺色”:醫療行業本來就很亂了。如果那些知名的醫生可以到全國各地坐診的話,是不是這樣子就可以去掙更多的外快呢?
深思
**只需管好該管的,不該管的一定要放開
有業內人士坦言,雖然注冊登記申請的醫師寥寥,但私下“走穴”卻一直熱火朝天。很多專家認為,這種現實應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反思,要讓更多醫生主動選擇多點執業,首先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促進用人方式的多樣化。
大學教師王秀英說,**只需管好該管的,不該管的一定要放開。**行使好醫療服務監管權,對醫師資格和醫療安全質量進行監管,如嚴格要求醫師必須進行執業注冊、必須在醫療機構行醫。而諸如多點執業應不應該“經所在單位同意”等,則不應是**監管內容。
同時,醫生各執業點之間的利益分配和責任劃分,以及多點執業帶來的醫療責任風險管理等,也需要有明確細則,只要規定合理詳細,可行性高,相信這一順應民心的新規,就會順利開展下去。
據悉,國家衛計委正擬在多點執業的注冊管理和行醫范圍等方面進一步放開管制。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