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指南》內容預覽:
糖尿病兒童不同于一般兒童,他們在長期的治療中有著特殊的需求并隨著成長而不斷變化。1992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考慮到該群體的特殊性成立了專門委員會(TaskForce)。1993年9月4日,兒童及青少年國際糖尿病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Diabetes,ISPAD)在圣溫森特(SL Vincent)提出應“提高全世界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社會福利和生活質量”的宣言。
IDF專門委員會與ISPAD共同發布了“社會應對患病兒童和家庭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包括醫療、社會、公眾、**的各種努力以及企業的資源及支持”的宗旨。其后分別在1995年雅典,1997年里斯本和1999年伊斯坦布爾召開的糖尿病大會上對圣溫森特宣言中一些建議的實施計劃加以評價,并按照計劃于2000年出版了《ISPAD共識指南》(《ISPADconsensus guideline 2000))。該指南從定義、流行病學直至治療的每一個環節都分章節詳細論述,特別貫徹了以教育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敦促所有糖尿病患者,包括兒童、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都應具備獨立、平等和自立的意識。該指南出版后得到廣泛歡迎,成為兒科內分泌醫師乃至普通兒科醫師治療糖尿病的寶典。自2006年,《Pediatric Diabetes)連續刊登兒童糖尿病共識指南,并每2年對其進行1次更新。
胰島素治療是兒童糖尿病治療的最主要手段。我國糖尿病患兒數量不斷增長,但多年來胰島素治療尚無規范化指南而一直已經驗為基礎。各治療中心之間差異甚大,缺乏循證醫學證據和必要的更新,觀念和方法與國際上存在較大差距,嚴重影響糖尿病治療和管理的整體水平。為推進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的規范化,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以ISPAD指南2009為基準,參照多個國際學會的相關指南或共識,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和各糖尿病治療中心的診療經驗,組織該領域的專家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制定了國內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指南。
胰島素的種類和劑型胰島素治療是控制1型糖尿病(T1DM)患兒血糖的主要手段。與短效胰島素相比,它們起效更快、作用時間更短(表1)。有證據表明,其迅速起效的特點不僅可降低餐后高血糖,還可減少夜間發生的低血糖口J。ISPAD指南資料顯示.,T1DM患兒使用胰島素類似物治療后,加權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Ic)下降0.1%,用胰島素泵(CSII)治療則下降0.2%;使用門冬胰島素及賴脯胰島素治療后低血糖的發生有所降低:嚴重低血萬方數據·432· 蟲堡』L型盤查墊!Q生i旦筮塑鲞筮i翅垡墮也』墜4i墮:』堅些墊!Q:!些堡。盟壘魚糖的平均發生頻率分別為26.8例/100患兒年和46.1例/100患兒年。兒童及青少年使用這些類似物治療后雖然血糖控制水平并未有顯著改善,但是低血糖發生頻率明顯下降。門冬胰島素是惟一被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2歲以上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制劑。賴脯胰島素的建議使用年齡是12歲以上,未被批準用于妊娠患者。門冬胰島素可以在餐前即刻注射,必要時也可在進食后立即注射......
《中國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指南》完整版下載地址:
http://ziyuan.iiyi.com/source/down/119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