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多點執業給醫患帶來的好處,在這個時代是顯而易見的。在此不再重復。
對醫生來講,多點執業突破了單一平臺條件的限制,可以讓自己團隊優勢和平臺優勢做最佳的結合。
比如我的血管團隊,可以利用上海沃德醫療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和平臺服務理念坐診 和開展下肢靜脈曲張當日手術,又可以利用北京和睦家醫院的頂尖雜交手術室、重癥監護條件、影像診斷設備來開展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綜合診療,再可以利用北京明 德國際醫院的腔鏡手術室條件開展內鏡血管手術。
深圳醫生多點執業改革方案未獲通過,可惜之余,倒也是在意料之中。
可行性缺乏。對于院長來講,醫生是編制內職工,拿醫院的薪水和福利去外面做“貢獻”,醫院當然有權反對和制止。即使有各種原因強行推行,也是與法理和現實相悖,難以持續。因此,真正的多點執業,前提必須是醫生放棄單位編制身份,成為社會人。
對于醫生來講,放棄編制來獲得多點執業的權力,是個不小的挑戰,無論從醫術上還是心理上。相比之下,大多數體制內專家會更傾向于“走穴”.
把“多點執業”視為醫生“走穴”公開化,也是個誤讀。
收入來源
醫生的走穴收入,來自患者的“紅包”.和傳統上的“紅包”意義上的不同,是醫生占用了自己正常工作外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更多地稱之為“會診費”.但是,仍然無法擺脫灰色的性質。
多點執業的醫生收入,來自簽約醫療機構。
稅收不同
醫生的走穴收入,絕大多數是現金私下*,不交稅。
多點執業的醫生收入,如果按照會診服務,醫療機構得交20%的收入稅。如果是簽約醫生,多則需要上交45%的薪水所得稅。
在國家法律尚不嚴格的情況下,前者的逃稅違法成本并不高。但是,當走穴收入到達一定數量的時候,追求安全和尊嚴的自由執業收入方式,會成為許多醫學專家的選擇。
執業方式
走穴醫生很難固定時間提供服務。因此,服務的連貫性和責任權力都難以清晰。另 外,會診醫生往往是單打獨斗,執業地點多變,和當地醫院的護理、麻醉、醫生助手等都缺乏熟練的配合,這對醫療安全是個隱患。但不可否認,在缺乏相關政策的 支持下,走穴還是一個最實用的解決方案,雖然很無奈。
多點執業醫生一旦簽約,會有相對固定的診療時間和地點,醫患之間的聯絡會更加密切。另外,平臺和醫生之間的配合和默契程度也會優于走穴。
回到原來的話題。
深圳醫生多點執業改革方案假沒有通過,提醒有關部門重新審視,并非壞事。正如@醫生哥波子所言,改革并不會停止,而是會不斷修正,以更實際的方式去推進。
因此,醫生多點執業的最大瓶頸,并不是國家衛生計生委。
至少,我最大的瓶頸,是我自己。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