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不僅要“喻于義”,也要“喻于利”
醫藥分開,無疑是醫改中“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關鍵環節。7月,曾因雙向轉診、預約掛號等醫改探索而備受關注的北京,再次邁出決定性一步。
7月1日,北京開始在友誼醫院試點醫藥分開。20多天過去,患者次均費用、藥品費占比等下降,而醫方服務質量和受益也都有所提升。盡管時間不長,但經濟社會效益已然凸顯。正如衛計委部長陳竺前往調研時所說:這個“新生兒”很健康,充滿希望。
醫療過程中,圍繞處方、藥品形成一條環環相扣的利益鏈,以藥養醫備受詬病。收支兩條線、藥房獨立、藥品零差率消瘦……一些地方打破“藥品利益”的探索,使醫院、醫生、藥商、患者、**“一損俱損”,因而在風險和阻力下不了了之。北京的醫藥分開,打破以藥養醫潛規則,突破藥商醫方利益同盟,無疑是一場勇敢的“自我革命”。
對醫生、醫院而言,“賣藥錢”被掐掉會影響收入;然而,診療開方要靠醫生,日常管理得靠醫院。對**而言,醫療服務財政兜底很重要,但能花多少錢也要仔細盤算??梢哉f,他們都既是改革對象,也是改革主體。在這種情況下,“自我革命”不僅要“喻于義”,也要“喻于利”。北京醫藥分開改革中,“患者負擔不增加、醫院收入不減少、**能承受”的原則,正是從平衡好各方利益出發。
只有玩轉利益魔方,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小阻力。15%的藥品加成整體平移為醫事服務費,醫生不再“吃藥”,暗賬變明賬,還能有尊嚴地工作;醫保總額預付制度,讓醫院樂于推行能減少醫保支出的改革,也降低公共財政的壓力。這種掰著手指頭的利益分析,讓制度設計更科學合理,給了自我革命以底氣和勇氣。
這也是醫藥分開的“北京探索”,給我們的更深層啟示。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無論是醫院還是**,都是“復合方程式”中的變量。每一項變化,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讓這些變量各歸其位,才能解好這道方程式。在一個領域的“自我革命”中,處理好各方利益可謂關鍵所在。改革者需要無私無畏,沖破利益束縛、跳脫利益之上,但面對久推不轉、積弊難清的局面,嚴絲合縫的“算計”,才是大刀闊斧前行的基礎。
很多方面的改革,都如醫療領域一樣,是一種自我革命,需要打破改革主體也處身其中的利益鏈條。公車改革要減少支出,也要保證正常公務活動需求;事業單位改革要理順機制,也要提供更好更多公共服務。要完成自我革命,需要的不是喊口號的勇氣,而是*利益困局的政治智慧,統籌利益訴求的現實考量的勇氣。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也需要共同探索。北京的醫藥分開改革,僅僅是開始。“健康新生兒”的茁壯成長,還有一個長期過程。醫事服務費如何合理分配?怎樣監督醫生的診療行為?藥品采購方式如何重構?尚未滿月的醫藥分開,還需接受時間和實踐的進一步檢驗。在各地大膽創新、謹慎布局走出醫療改革實質性一步之后,我們期待看到,醫改這道“世界性難題”,能有真正的*之道。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