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術病人在圍手術期毫無征兆地突然死亡,最常見的"殺手"就是深靜脈血栓。河南省鄭州市骨科醫院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深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這項研究日前獲得2012年度鄭州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鄭州市骨科醫院關節病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王少華介紹,2009年以前,該院每年都發生4起~5起因深靜脈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死亡的病例。自2009年起,醫院組織開展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系列研究,制定篩查流程及診斷評分標準,并對在院的3720例骨科創傷大手術患者進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流行病學調查。經過篩查,共確診了516例深靜脈血栓陽性患者。
該院研究團隊對516名患者分析發現,肥胖、損傷程度、手術持續時間、年齡、血漿D-Dimer濃度,急性心肌梗死和腦梗塞病史等都是深靜脈血栓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D-Dimer是纖溶酶降解交聯纖維蛋白產生的特異性肽段,其含量增高提示有活動性血栓形成,可作為圍手術期血栓傾向的篩選指標之一。術后6天如果D-Dimer仍然升高,不論臨床癥狀是否明顯,均應高度懷疑有血栓發生。
該院據此制訂了深靜脈血栓篩查流程,以及骨科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篩查方案及評分標準。根據篩查方案,該院已成功篩查出20多名深靜脈血栓患者,自2009年以來,該院骨科大手術病人無一例死亡。
近日,首個單克隆抗體藥物daratumumab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詳細]
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準Adynovate(一種新型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