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月經的周期為24-35日,經期持續2-7日,平均失血量為20-60ml。凡是不符合上述標準的均屬異常子宮出血。臨床中見到出血的病人,我們應該如何診斷呢?
一、問病史
問病史是所有疾病診斷中的一個重要過程,對于出血的病人,除了婦科常規的問年齡,月經史,婚育史和避孕措施。我們還應該詢問下她發病的時間,病程經過,出血前有無停經史及以往治療經過,近期有無服用干擾排卵的藥物或者抗凝藥物等,是否存在引起月經失調的全身或生殖系統相關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或減退癥等。
二、體格檢查
查體檢查有無貧血、甲減、甲亢、多囊卵巢綜合征及出血性疾病的陽性體征。
婦科檢查很重要,通過婦科檢查可以看到是否為**、宮頸及子宮器質性病變,尤其應該觀察出血來自宮頸表面還是來自宮頸管內。
三、輔助檢查
1、全血細胞計數:確定有無貧血及血小板減少。
2、凝血功能檢查:凝血酶原時間、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時間、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等,判斷是否為凝血和出血功能障礙性疾病。
3、婦科彩超:通過彩超檢查可以明確有無宮腔占位病變及其他生殖道器質性病變,還能了解子宮內膜厚度及回聲。判斷是否為宮內節育器或者異物引起的子宮不規則出血。
4、尿妊娠試驗或血HCG檢測:適用于有性生活者,可以判斷是否為妊娠或妊娠相關疾病,如流產。
當除外了以上所說情況,初步判斷為屬于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我們應根據病情需要進行以下檢查。
5、基礎體溫測定:可以有助于判斷有無排卵,提示是否為黃體功能不足(體溫升高日數低于11日)、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高相期體溫下降緩慢伴經前出血)。還可以了解出血發生在哪個時期,卵泡期、排卵期或黃體期?
6、血清性激素測定:測定血睪酮、催乳素水平以及甲狀腺功能可以判斷是否為相關的內分泌疾病。
7、診斷性刮宮:可以止血并且明確子宮內膜病理診斷。年齡大于35歲,藥物治療無效或存在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應行診刮明確子宮內膜病變。為確定卵巢排卵和黃體功能,應在經前期或月經來潮6小時內刮宮。不規則**流血或大量出血時,可隨時刮宮。診刮時必須搔刮整個宮腔,尤其是兩宮角,并注意宮腔大小、形態、宮壁是否光滑,刮出物性質和數量。疑有子宮內膜癌時,應行分段診刮。
8、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有點是創傷小,能夠獲得足夠組織標本用于診斷。可以判斷是否為子宮內膜病變。
9、宮腔鏡檢查:在宮腔鏡直視下,選擇病變區進行活檢,可診斷各種宮腔內病變,如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癌等。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