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瘤的病因
胃泌素瘤的病因不明,可能來源于胰腺的α1細胞。
胃泌素瘤的臨床表現
胃泌素瘤雖多數為惡性,但因瘤體小,發展緩慢,所以腫瘤本身很少引起明顯的癥狀,到疾病的晚期,方出現惡性腫瘤浸潤的癥狀。其臨床表現主要與大量胃酸分泌有關。
1.胃泌素瘤的臨床表現之 腹痛
由于消化性潰瘍所致,可有消化性潰瘍的家族史。這是由于胃泌素強烈而持續**胃黏膜,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大量分泌所致。潰瘍常呈單個,也可多個,直徑一般<1厘米,少數可>2厘米。
2.胃泌素瘤的臨床表現之 腹瀉
患者可伴有腹瀉。部分病例腹瀉可發生于潰瘍產生時,可為本病的初發癥狀或惟一癥狀。少數患者僅有腹瀉而無潰瘍存在。腹瀉常呈大量、水樣和脂肪瀉。每日可10——30次。嚴重者可產生水及電解質紊亂,而出現脫水、低鉀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等癥狀。
3.胃泌素瘤的臨床表現之 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
部分患者可并發其他內分泌腫瘤。累及內分泌腺的分布依次為甲狀旁腺、胰腺、垂體、腎上腺、甲狀腺等部位。出現相應的與內分泌腺功能亢進有關的臨床表現。
胃泌素瘤的檢查
1.胃泌素瘤的檢查之 胃泌素測定
診斷胃泌素瘤的最靈敏和具有特異性的檢測方法是測定血清胃泌素濃度。胃泌素瘤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常>150pg/ml,平均水平接近1000pg/ml.臨床上有消化性潰瘍癥狀和高胃酸分泌的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濃度明顯增高時(>1000pg/ml),胃泌素瘤的診斷即可成立。
2.胃泌素瘤的檢查之 X線鋇餐檢查
放射影像異常對診斷胃泌素瘤有一定價值,胃皺襞常明顯突起且胃內含有大量液體,整個十二指腸和部分空腸的黏膜皺襞變厚增寬,十二指腸擴張,小腸襻彼此分開,小腸腔內存在大量液體,造成鋇劑不規則絮狀沉淀。上消化道鋇餐檢查一般不能顯示胰腺胃泌素瘤,但??砂l現突出于十二指腸壁的腫瘤。
3.胃泌素瘤的檢查之 激發試驗
(1)促胰液素激發試驗 是判斷胃泌素瘤患者最有價值的**試驗。靜脈注射促胰液素后,超過95%的胃泌素瘤出現陽性反應,本試驗的假陽性罕見。
(2)鈣劑激發試驗 80%的胃泌素瘤患者在輸注鈣劑后表現胃泌素釋放增多,且多數胃泌素瘤患者濃度增加顯著(增加量>400pg/L),最高胃泌素濃度通常在注射初始就達到。鈣劑激發試驗的敏感度和特異性較促胰液素激發試驗差。若胃泌素瘤患者對促胰液素激發試驗無陽性反應,一般也不會對鈣劑激發試驗發生反應。
(3)標準餐**試驗 標準餐包括1片面包、200ml牛奶、1個煮蛋、50g奶酪(包括20g脂肪,30g蛋白質,25g糖類),攝食前15分鐘、0分鐘以及攝食后每隔1分鐘分別抽血測定胃泌素值,直至攝食后90分鐘。上述檢查應在開始任何激發試驗(如促胰液素激發實驗)之前完成。如果高胃泌素血癥系由胃酸缺乏或胃酸過少引起,則沒有必要做胃泌素瘤的進一步檢查。
相關專題鏈接:淺談胃泌素瘤的診療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