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刊發在《Gastroenterology》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依據對現有數據分析的結果,并不能證明女性在妊娠期間罹患炎癥性腸?。↖BD)或在妊娠期間接受IBD藥物治療與兒童先天性異常的風險增加相關。
有關IBD患者所生的孩子患有重大先天性異常的風險以及該風險是否會和妊娠期間接受IBD藥物治療相關受到了很多的關注。為此,來自英國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者對這些風險,以及罹患IBD的女性在妊娠前、妊娠期間和妊娠后藥物使用的變化進行了評估。
依據英國初級保健電子數據庫中的母嬰相關數據集,研究者評估了1990~2010年間女性在15~45歲出生的兒童相關數據。共分析了1703名IBD患者的孩子和384811名非IBD患者的孩子。
結果顯示,對比這些孩子出現重大先天性異常的風險分別是2.7%和2.8%。在IBD患者所生的孩子中,與5-氨基水楊酸鹽使用相關的重大先天性異常的校正比值比是0.82,類固醇類藥物是0.48,咪唑巰嘌呤/6-巰嘌呤為1.27。
在IBD患者所生的孩子中,心臟、肢體或生殖器異常并沒有有增加;在早期妊娠中,有31.2%的婦女停止了5-氨基水楊酸的應用,24.6%的患者停止咪唑巰嘌呤/6-巰嘌呤的應用。妊娠后期復發的風險與中斷藥物治療無關。
研究者最后總結,無法證明女性在妊娠期間罹患IBD或妊娠期間接受IBD藥物治療能增加出生兒童重大先天性異常的風險。不過,臨床醫生應該對IBD患者在妊娠前和妊娠期間藥物的使用提供適當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