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一直是人們口中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然而,在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卻變成了眾矢之的,成了高危職業;醫院應該是生命的搖籃、科學的前沿、文明 的天堂,而現在,野蠻、暴力和惡性打砸事件卻時時可見。醫生拒收紅包被打,護士正常巡房被打,患者等候時間過長醫生也被打,更讓人寒心的是一些醫生遭受暴 力傷害卻被輿論冷嘲熱諷。世界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曾在評論《醫生,在中國成為危險的職業》中說,“自身安全是中國醫生最為關注的問題。死者家屬群毆ICU醫反喊冤,真相還原
前日上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ICU病房主任及醫生被患者家屬打傷,相關血腥照片在網絡上傳播后,震動了廣州醫療界。目前廣州海珠警方已將這一事件定性為故意傷害案件,對打人者羅某依法刑事拘留。
中國醫生經常成為醫療糾紛涉及的暴力事件中的犧牲者”.某醫學網站對14577名醫生展開調查,9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所在的醫院每月都有醫療糾紛,其 中27%月均糾紛數在3起以上。關于“最關心的醫療相關事件”,65%的醫生選擇“注意醫療安全”,多于“想方設法為病人治好病”的53%.武裝到牙齒, 不僅指的是醫生對暴力行為的外在防范,更指的是在治療過程中對減輕自身責任的保留與警惕。醫護人員本來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疾病、提高醫術方面,現在 卻不得不提心吊膽地戰斗在臨床一線上。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被告到法庭,稍不注意,則有可能遭遇暴力。
這樣岌岌可危的醫患關系,很大程度上是醫療制度不夠健全、醫保制度不夠完善造成的。財政投入不足、醫學的過度自然科學化、醫院過度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與經濟效益失衡等都與醫患矛盾有關。這導致了醫患之間缺乏正常的信任感,而無論在哪個領域的合作關系中,信任是維持一切正常活動與溝通的基本要素。沒有信 任感,矛盾叢生。在屢屢對立的醫患關系中沒有勝者,但為此付出更沉重代價的則是患者。因此,對于一些因為極端自私理由而進一步傷害醫患關系的行為必須予以 嚴加懲處。這自然包括醫生出于私利而收受回扣、賄賂或者紅包的行為,出于牟利考量而開大藥方、過度檢查的行為,更同樣包括患者及家屬動輒采用暴力、醫鬧等 形式傷害醫護人員的過激行為。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是,不管醫學如何進步,醫生如何努力,仍難免存在一些遺憾,沒有醫生要故意醫死或醫壞患者,畢竟那對他的 名譽無益。相當一部分患者的死亡、殘廢和功能障礙,是由于不可預料或不可避免的并發癥所致,但很多人還不能接受生老病死是個自然的過程,不能接受醫學的局 限性。非理性患者將對制度的怨氣與不滿宣泄到了一線臨床醫生頭上,加劇醫患關系的惡化。
毫無疑問,醫生和患者,本該處在同一戰壕,攜手迎擊共同的敵人——疾病。只有醫生人身安全了,病患才有尊嚴可言。愈演愈烈的醫患矛盾對病患沒有一絲好處, 只能使得醫生膽子越來越小,為自我保護,檢查越來越細,既不利于醫學的發展,也加重患者的治療負擔、延誤治療時機。應當承認,大多數醫生護士,都在勤勤懇 懇、兢兢業業地支撐著13億人的健康大業,“白加黑”地工作,承受著超乎常人想象的心理壓力,甚至還得遭遇如前述事件般的雖然個別、卻令人痛心的無妄之 災。但如果醫生連基本的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又何以對行業說熱愛?又如何更好地服務患者?患者又談何獲得尊嚴?從這個角度上說,不縱容任何破壞醫患關系的 行為,以伸張正義,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