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A首部腎癌患者隨訪指南解讀》內容預覽
對腫瘤患者隨訪的重要性最初是在兒童癌癥幸存者中得到證實,隨訪的主要工作是監測癌癥治療后的效果以及遠期并發癥或后遺癥,隨后擴展到對成人癌癥幸存者的隨訪。以往的隨訪一直集中在復發或轉移的早期發現上,認為發現越早,腫瘤負荷越低,治療效果就可能越好。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癌癥幸存者的隨訪內容不再局限于監測復發或轉移及繼發癌癥,觀察和總結療效、預防復發或對新發腫瘤進行醫療干預等也都成為隨訪中的重要任務。因此,針對各種癌癥患者,隨訪時需要進行的檢查項目、隨訪間隔時間的確定就成為非常專業的問題,但在以往制定的各種癌癥診治指南中,對隨訪內容的推薦往往比較簡單,也缺乏循證醫學證據,因此,需要從專業層面探討或研究該問題。
針對接受手術或能量消融治療,或經穿刺活檢病理證實但未治療的小腎癌患者,以及影像學檢查疑診但未經活檢病理證實的腎癌患者,美國泌尿外科學會(AUA)的專家們于今年制定了《腎癌患者隨訪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這是首部針對腎癌患者的隨訪指南。該《指南》針對的是散發型腎癌患者,不包括遺傳性或兒童腎癌患者。AUA的專家們檢索了1999年1月至2012年8月發表的與腎癌隨訪內容相關的英文文獻,并對其進行了仔細分析和歸納。他們依據循證醫學證據水平,將推薦意見的證據水平按高、中、低分為A、B、C 3個級別。如果缺少循證醫學證據支持,則將所推薦的意見分為臨床原則或專家意見。本《指南》內容包括腎癌患者隨訪的基本原則,低危、中高危腎癌患者術后隨訪原則,積極觀察患者的隨訪原則以及接受能量消融治療后的腎癌患者隨訪原則4大部分,并對各部分隨訪原則進行了說明。
本共識意見(草案)依據我國胰腺囊性腫瘤的最近研究,并參考國際相關指南和研究...[詳細]
在美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占所有癌癥的第四位,而死亡率為第二位。2012年估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