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的等待,深圳市醫師多點自由執業試點卻沒有迎來預想中的“破冰”.
7月23日,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深圳市衛人委)醫政處處長廖慶偉表示,《深圳市醫師多點自由執業實施細則》已報廣東省衛生廳批示。
該細則一旦獲批,深圳的醫師只要在指定網站進行備案,就可以在4個以上醫療機構自由執業。此舉在當時被業界認為是整個醫改的重要突破口,并有助于推動破除“以藥補醫”的醫改進程。
然而,據多家媒體報道,深圳市**趕在廣東省衛生廳正式發文前撤回了原方案,深圳醫生的多點自由執業之路暫時“夭折”.
對此,記者聯系了深圳市衛人委相關人士,該人士只表示該委正在處理,有結果將會回復。但截至發稿,記者仍未獲該委回復。
“兩個月前信心滿滿,現在突然要宣布不搞了,衛人委方面確實很尷尬。這兩天他們也在研究如何向公眾和媒體解釋。”一名接近深圳市衛人委的人士向記者透露。
就在各界苦等該委的官方表態時,關于當地**和三甲醫院利益博弈的傳聞甚囂塵上,而與此同時,深圳醫師多點自由執業的突然生變,令深圳醫改的前景也再次蒙上迷霧。
將削弱三甲醫院人才優勢
據新華網報道,經向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證實,深圳市相關部門日前將 《深圳市醫師多點自由執業實施細則》提交給廣東省衛生廳后,又主動撤回,因此這一細則目前還沒有經過審批程序。《南方日報》則報道稱,深圳市**趕在廣東省衛生廳正式發文前撤回了原方案,“原因疑為深圳多點自由執業改革”步子邁得太大“.
”深圳醫改確實走在全國前列,包括引進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積極扶持民營醫療機構,但是在當下整體醫改環境下,每一步的改革都是在試錯,牽扯到多方利益制衡與博弈。就醫師多點自由執業而言,最大的阻力莫過于三甲公立醫院。“北大縱橫醫藥合伙人范興東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三甲公立醫院利益難以協調、院方同醫管部門責任難以明晰是深圳醫生多點自由執業試點夭折的重要原因。
他進一步分析稱,由于高端醫師資源大多集中在三甲公立醫院,醫生多點執業一旦實施,其人才優勢必定被削弱,醫生的流動同時也將帶走患者,其利益受損在所難免。不僅如此,作為重大流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療場所,多點執業若造成三甲醫院高端醫師資源流失,其后果與責任誰來承擔亦是潛在風險。
范興東的說法基本得到深圳醫療界的認同。 深圳市人民醫院一不愿具名的主任醫生向記者證實,該院并沒有出臺醫師多點自由執業相關管理規章制度,醫院對這一改革舉措并不支持。”醫院主要靠醫生養活,如果醫生都跑到別的地方執業去了,醫院的利益勢必受損,哪家三甲醫院愿意支持這種改革方案呢?“
但該醫生也表達了對多點自由執業的渴望。他表示,盡管現在工作量相對飽和,但如果有配套政策,閑暇時間”合法兼職“也是不錯的選擇,對個人而言可以增加收入,對行業而言可充分利用醫師資源。
醫改突破口被堵?
7月23日,深圳市衛人委曾專門召開媒體座談會,宣布《深圳市醫師多點自由執業實施細則》報廣東省衛生廳批示,并獲認可,預計很快將獲批。與此同時,該委要求深圳各大公立醫院在9月前制定相關管理規章制度,確保多點自由執業順利實施。
根據上述方案,醫師多點自由執業不再有執業地點數量的限制。
(2009年出臺的 《廣東省衛生廳關于醫師多點執業的試行管理辦法》規定醫師最多只能登記3個執業地點),且行政審批手續更為簡化,符合條件的醫師多點執業無須經過原所在醫療機構批準,也不用報深圳市衛人委審批,只需在指定的網站備案即可。
彼時,廖慶偉還透露,國家衛計委對深圳這一醫改舉措興趣濃厚,該方案若在深圳試點順利,未來有可能全國推廣。但僅過了兩個月,當初廣為看好的醫生多點自由執業的突然生變,這一變故引來業界對深圳醫改前景的擔憂。
知名醫改專家朱恒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醫師多點自由執業可通過市場配置手段為醫生定價,能切實提高醫生收入,充分體現其價值。而醫生收入的提高,有助于推動破除”以藥補醫“的醫改進程。
在朱恒鵬看來,深圳醫改步伐不是邁得過大,而是有些保守,與深圳改革排頭兵的身份稍顯不符。他表示,醫師資源的有效流通是醫改的重要前提,是整個醫改的重要突破口,”與其讓醫生偷偷摸摸多點執業,不如徹底放開,實現規劃范管理“.
對此,范興東表示,深圳放棄醫師多點自由執業并不意外,因為該方案看似美好,但在當前醫療體制下操作難度很大。對于其影響,范興東認為,醫改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突破口有很多,醫師多點自由執業試點也不一定要放在深圳進行,但是必須要有不斷試錯的勇氣,放棄不是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