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熱炒的“血荒”問題,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江蘇不存在所謂的‘血荒’。”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省一年用血量大約在250噸,每年增長約為10%.目前的供血基本可以滿足臨床使用。”
為什么有些醫院會因缺血而停止手術?這位負責人說,雖然江蘇不存在血荒,但有時也會出現臨床用血不足。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情況:
一是結構性缺血。就是說“A”、“B”、“AB”和“O”型四種血型系統中缺少其中一種。比如一般情況下,在獻血人群中,O型血的獻血者約占總獻血人數的35%-40%,而在臨床用血方面,O型血的使用比例達到45%-48%,存在一定缺口。再比如,在南京最缺的是A、O型血,而在揚州,A型血、AB型血庫存量可能處于低水平。還有一個是季節性缺血。目前志愿獻血主要是大學生、軍人以及部分民工及市民,如春節臨近、學校放假,獻血者減少,就會導致部分地區缺血。對于危急手術,肯定第一時間保證用血;而一些擇期性的手術,因為上述原因會適當延期,但肯定會保證臨床使用,不會出現因為沒有血而手術不做。
這位負責人坦言,目前我省供血基本可以滿足臨床使用,但與西方相比,人均用血量仍有差距,大約是他們的1/10至1/5.加之近幾年南京各大醫院紛紛擴建,除了南京本地病人外,蘇北、安徽等地的病人也紛紛到南京來治病,這無疑增大供血負擔。因此希望更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獻血的隊伍中來。
針對部分市民對醫院用血收費的疑問,這位負責人說,獻血者以及其直系親屬用血是可以免費的,這對獻血者是一種回報,但很多人對此并不知情。“從志愿者的血管到患者的血管,血液要經過采集、檢測、儲備、運輸等一系列嚴格的過程,有關機構為此付出了一定的管理成本和質量成本。患者支付的僅僅是這一部分費用,絕不允許醫院等從中謀一分錢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