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引流的共同缺點是:借助引流管端孔及有限側孔引流,是一種點狀或多點狀引流,有效引流面有限;引流管**于被引流區內,很容易被堵塞;只能應用低負壓,引流動力不足,引流不及時、不徹底; 引流口與外界交通,可能發生逆行或交叉感染。
以醫用泡沫材料填充被引流區,用透性粘貼薄膜封閉創面再施以負壓的引流技術,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嘗試。文獻中已報道的這類引流技術有兩種:①由德國的Fleischmann醫師于20世紀90年代初原創并用 于軟組織創面,現時在歐洲應用較多的負壓封閉引流技術;②由美國的Argenta醫師初創,在北美洲應用較多的負壓輔助封閉技術(vacuum assisted closimO。后者用內孔隙較大的醫用泡沫覆蓋創面,在醫用泡沫外 覆以附帶管道的粘貼材料封閉包括醫用泡沫在內的創面,在創面上構成一個類似吸盤的裝置,通過粘貼材 料上附帶的管道作負壓引流,原理與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基本相同。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利用醫用泡沫包裹多側孔引流管后置人被引流區,再用透性粘貼薄膜封閉被引流區使之與外界隔絕,接通高負壓源(負壓瓶或吸引器等,負壓值在-60kPa以上),形成一個高效引流系統。 在這個系統中,高負壓經過引流管傳遞到醫用泡沫材料,且均勻地分布在醫用泡沫材料的表面。由于泡沫材料的高度可塑性,負壓可以到達被引流區的每一點,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引流。較大塊的、質地不太硬的 塊狀引流物在高負壓作用下被分割和塑形成顆粒狀,經過泡沫材料的孔隙進入引流管,再被迅速吸人收集容器;而可能堵塞引流管的大塊引出物則被泡沫材料阻擋,只能附著在泡沫材料表面,在去除或史換引流時,與泡沫材料一起離開機體。封閉使作為引流動力的高負壓得以維持,同時也使被引流區與外 界隔絕,有效地防止了污染和交叉感染。由于髙負壓經過作為中介的柔軟的泡沫材料 均勻分布于被引流區的表面,可以有效地防止傳統負壓引流時可能發生的臟器被吸住或受壓而致 的缺血、壞死、穿孔等并發癥。高負壓同時有利于局部微循環的改善和組織水腫的消退,并**肉芽組織 生長。
負壓封閉引流的應用指征可歸納如下:
①嚴重軟組織挫裂傷及軟組織缺損,開放性骨折可能或已合并感染者,筋膜間隔綜合征、關節腔感染需切開引流者,急、慢性骨髓炎需開窗引流者;
②在普通外科和燒 傷外科領域,體表膿腫、化膿性感染、慢性潰瘍和褥瘡、大的陳舊性血腫或積液、手術后切口感染、乳腺 癌根治術后創面和直腸癌根治術后會**創面的預防性引流、不太大的燒傷感染創面的引流和植皮術后植皮區的保護;
③腹腔內手術(肝、膽、胰腺、上消化道外傷或手術)后的預防性引流;肝膿腫、脾膿腫 及腹膜腔或腹膜后的感染或膿腫的引流;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性引流;胰腺、十二指腸外傷和上消化道漏的治療;
④局限(包裹)性胸腔內積液和膿胸的引流。
實施負壓封閉引流所需要的材料包括四個部分:
①醫用泡沫(PVA泡沫),是直接置人被引流區的部 分。PVA是一種泡沫型合成敷料,成分為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外觀形同海綿,白色,質地柔軟 富有彈性,抗張力強,其內密布大量彼此相通的、直徑0.2?lmm的孔隙,有極好的可塑性和透水性及良 好的生物相容性;
②置于醫用泡沫內的多側孔引流管,向體外引出;
③透性粘貼薄膜,允許水蒸氣透過但 不能透過液態水,其粘貼面涂有低致敏性的防水粘貼劑,用以封閉被引流區使之與外界隔絕;
④能形成并 維持-60?-80kPa的負壓源,提供引流動力。
操作包括四個步驟:①放置引流物;②封閉,把被引流區與外界隔絕;③接通負壓,開始引流;④引流期間的管理和觀察。
引流期間必須:
①保證持續高負壓,負壓的高低和有無中斷,直接影響到引流效果;
②引出物黏稠且 S大或有多量壞死組織,超出引流系統的處理能力時,及時更換引流;
③注意有無出血并及時作相應處理 (包括停用負壓引流)。具體操作及管理方法可參考有關專著(裘華徳等主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第二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一次負壓封閉引流可維持有效引流3~10天。若引流未達到預期的目的,可重新填入醫用泡沫 (必要時在短暫麻醉下進行),繼續封閉引流。對于體腔內或深部的被引流區,依據B超檢查結果和臨 床癥狀,決定是否再次放置引流。再次放置引流物時,可依據創面情況,縮短或縮小引流物,或(體腔內引流時)分次逐步退出。一般來說,一旦引流達到目的,引流請每日少于20ml,即可去除引流 物,其原則與傳統引流無異。深部和體腔內的引流去除后遺留的類似竇道的創面,多在短時間內自行 閉合。
負壓封閉引流的優越之處在于:
①是一種高效全方位引流,被引流區內的滲液、膿液和脫落壞死組織能被及時、徹底地引出體外,造就一個包括引流通道在內的“零積聚”被引流區;被引流腔隙也因高負 壓的存在而加速縮小和閉合;
②醫用泡沫材料的包裹保證了引流管在相對長時間內的通暢;
③大幅度地減 少了抗生素的應用,有效防止院內交叉感染發生,縮短住院時間;
④是一種純物理方法,完全避免了各種化學治療(例如抗生素治療)可能引致的副作用,總體而言,也使醫療費用得以降低;
⑤護理方便,透明的透性粘貼薄膜極利于對傷口或創面的觀察,免除了頻繁地換藥。
參考文獻:
裘華徳等主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第二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