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雨茂,男,1932年生,陜西人,全國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陜西省名老中醫;曾任陜西中醫學院副院長、全國中醫成人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杜雨茂教授出身于中醫世家,尤精通仲景之學,臨證遵古鑒今,辨證準確,遣藥靈巧,屢起沉疴,尤擅診治難治性腎臟病、肝膽病及奇難雜病。撰《奇難病臨證指南》,介紹多種疑難病癥的診治思路與方法,并出版《傷寒論辨證表解》、《傷寒論釋疑與經方實驗》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及辭書12部,研制出“柔脈沖劑”、“芪鹿益腎片”、“舒膽化石丹”等新藥。
加味散偏湯組成 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芥子6克,香附9克,白芷9克,郁李仁6克,柴胡9克,細辛3克,蔓荊子9克,炙甘草10克。
加味散偏湯功能 祛風散寒,通絡祛瘀,蠲痰利竅。
加味散偏湯主治 風寒或痰與瘀交加為患所致之偏、正頭風痛。癥見頭痛時作時止,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全頭痛,或痛在一點。多因感寒冒風,或氣郁不暢而誘發。發則頭痛劇烈,或掣及眉梢,如有牽引;甚或目不能開,頭不能舉,且頭皮麻木,甚或腫脹,畏風寒,有的雖在盛夏,亦以棉帛裹頭;痛劇則如刀割錐刺而難忍,甚或以頭撞墻,幾不欲生。
加味散偏湯用法 每日1劑,水煎500毫升,分2次服。痛劇者可每日1劑半,分3次服。
加味散偏湯方解 該方以清代名醫陳士鐸《辨證錄》中散偏湯為基礎,經加味更量而成。方中川芎味辛性溫祛風散寒止痛,且又辛香走竄,可上通于巔頂,下達于氣海,行血中之氣,祛瘀通絡,用為君藥。
白芷、細辛、蔓荊子辛散上行,祛風散寒,加強川芎疏散之。香附、郁李仁直入血分,以助川芎行氣活血通絡。郁李仁又可治其大便干燥,是為臣藥。
柴胡引藥入于少陽,且可載藥升浮直達頭面。白芥子引藥深入,直達病所,兼有通竅蠲痰之功。白芍斂陰而防辛散太過,又有緩急止痛之長,皆為佐藥。
使以甘草,緩解急迫,調和諸藥。
方中諸藥相合,疏散風寒之中兼有通絡祛瘀之長,疏達氣血之內寓有祛痰通竅之力,且發中有收,通中有斂,相互為用,各展其長。
加味散偏湯加減 因感受風寒而發,加荊芥、防風;頭痛劇烈,加羌活、元胡;陰血虧虛,加生地、當歸;頭部拘攣掣痛,酌加膽南星、白僵蠶、全蝎;若為血管擴張性頭痛,加貫眾;若兼有高血壓者,加懷牛膝、桑寄生;兼有內熱,加知母、丹皮等。
加味散偏湯的臨床運用 中醫之偏、正頭痛,包括西醫學血管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等疾病,臨床較為常見。其病因多端,易反復發作。加味散偏湯中川芎祛風散寒、化瘀止痛,集三任于一身,但用量要大,一般成年人需30克,若體質較瘦弱者可用25克,方才效優。我們多年應用未見不良反應,唯對于兼患有出血性疾病及陰虛者應慎用。(名醫名方 加味散偏湯 杜雨茂)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