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術后第3天忍痛做手術 彰顯承諾的力量
2017-02-23 20:00
閱讀:2664
來源:環球醫學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醫生帶病堅持工作的情況早已不覺新鮮,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外科的副主任醫師郭燕舞最近就遇到了類似的事:他在自己急性闌尾炎手術后不到48小時忍痛為兩名患者做了手術,過了一天還打著點滴出門診。對于因帶病做手術和出門診的照片成為“網紅”,引發大量轉發和點贊,他卻說這在醫院很常見,“手術和門診都是之前和病人約定好的,不能失信于人。”
醫生帶病堅持工作的情況早已不覺新鮮,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外科的副主任醫師郭燕舞最近就遇到了類似的事:他在自己急性闌尾炎手術后不到48小時忍痛為兩名患者做了手術,過了一天還打著點滴出門診。對于因帶病做手術和出門診的照片成為“網紅”,引發大量轉發和點贊,他卻說這在醫院很常見,“手術和門診都是之前和病人約定好的,不能失信于人。”
早在2月10日,郭燕舞就安排好了13日上午要做的兩臺手術,誰料想次日他得了闌尾炎。考慮到闌尾炎反復發作易造成穿孔,郭燕舞選擇手術“斬草除根”。11日下午三點,郭燕舞接受了腹腔鏡的微創手術。
按照醫囑,郭燕舞必須好好休息幾天,可按照安排,13日,也就是他手術后的第三天,他需要為兩名患者做手術。
第一臺手術的患者是一個頻繁發作的7歲癲癇患兒,發起病來就意識喪失、渾身抽搐。這臺手術要求比較高,只有郭燕舞能做,家屬在春節前就已與他約好元宵節后做手術。“癲癇多發作一次對孩子的傷害就更深一層。”郭燕舞說,好不容易才定下手術的日子,如果再往后拖,“我于心不忍。”
第二臺手術是一個因為車禍而顱腦外傷的中年人,腦部有了大量積水,一直昏迷不醒,需要做一個腦室腹腔分流術,將腦積水引流到腹腔內吸收,讓病人盡早醒過來。
在向普外科醫生確認過身體麻醉的影響已經消退,可以主刀之后,郭燕舞拔下手上的鎮痛泵,直接從病房走進了手術室。
傷口在拉伸、大笑、咳嗽時還是會痛。手術中,郭燕舞就盡量避免對腹部造成壓力、讓腹部肌肉收縮的動作。他事后笑著回憶:“那天我做手術的姿勢有點難看。”還好做的都是開放式手術,不需要使用顯微鏡,對手術姿勢要求沒那么高。
第一臺手術在9點半開始,10點半結束。下午1時許,第二臺手術也順利完成。
2月14日又輪到郭燕舞出門診了,因為闌尾切除前化膿而還需要打點滴。于是他就打著吊針為病人看病。就這樣,一上午他一共看了近20個病人。“門診的病人大多是癲癇患者,很多病人都是老病人,情況只有我比較熟悉,也有的是提前預約好的從外地趕過來的,來一趟不容易,我不能失信于人,”郭燕舞說。
一些同事“批評”他“太拼了”,郭燕舞笑著說,其實他們不了解實情,“我不是在手術后再排的手術,這兩臺手術都是已經安排好了的,如果是他們也會這么做的。”
點贊眾多,疑問也不是沒有。有人質疑“帶病手術會不會影響手術效果”,郭燕舞說,闌尾炎手術兩天后麻醉的影響已完全消退,除了傷口有些疼痛之外沒有其他影響。加上這兩臺手術都是他的團隊專長的手術,因此不會有問題發生。醫生也都會根據自己身體和手術的需要來判斷情況。
當醫生帶病堅持工作成為普遍現象,大家心理是滿滿的心疼。畢竟一個蘿卜一個坑,工作量不會少,還是得有人做。但希望醫生們量力而行,有病不要硬抗,因為您不僅是醫生,更是家里的一片天!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