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缺血性發作(TIA)的特點是在 24 小時內可恢復的一過性的神經功能障礙。TIA 是卒中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10-15% 的 TIA 患者會演變為缺血性卒中。國際上對 TIA 管理的建議為:早期診斷,以及對增加的急性缺血性中風風險的醫學管理。
然而,有限的證據表明,一些患者會受到這個一過性事件的持久的影響。來自英國的幾位學者就 TIA 之后患者的長期生活狀況展開了研究,文章于近日發表于 BMC Family Practice 雜志上。
研究方法為對前 24-2 個月間發作 TIA 的患者進行半結構訪談。訪談主要針對參與者 TIA 的經過展開,包括所接收的建議和管理,以及 TIA 發作后的改變。訪談內容逐字記錄和轉錄。主題內容分析是以一種類似于理論性的開放編碼的方法,仔細的需找記錄中數據內或數據間的聯系。
接受采訪的患者共三十九名,年齡為 31 至 89 歲。研究報告從參與者的生理、社會心理學方面詳細描述了 TIA 的長期影響以及后續的“危險”狀態。結果發現,一些參與者試圖主動改變 TIA 的結局,但發現很難獲得所需的信息和支持,而另一些參與者覺得不需要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來防止未來的中風。
當前對 TIA 的定義為:一個一過性的臨床事件。但是我們的研究表明,一些病人會受到 TIA 長期的影響。其中包括焦慮和對于卒中風險增加的不確定性。TIA 患者如果想要對 TIA 的后續效應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需要有一個穩定可靠的來源提供給他們詳細的、循證性的預防卒中的信息,以及在一段時間內幫助他們理解并運用這些信息。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