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喉科門診的醫生自發組織為同事徐文祈福并捐款。就在4天前,曾經在這里就醫的王寶洺舉刀砍向了徐文。徐文雙前臂、頭額部、后頸部、左下肢、背部等多處被砍傷,導致肌腱斷裂和顱骨、尺骨、脛骨骨折并大量失血。王寶洺現在已被警方拘捕,其妻龔女士告訴記者,砍人肯定不應該,但是拖了3年的醫療官司,一度讓王寶洺“看不見希望”,從一個“好好先生”變成殘疾、陷入抑郁。
現在出現醫療糾紛以后,患者可以向醫院投訴,也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調查,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在王寶洺案中,王認為同仁醫院的手術失敗導致自己殘疾,試圖通過各種途徑討要說法,“一開始沒打官司,先寫信。衛生局、國務院……”他的妻子說,他們只希望醫院能出面說明情況。2008年7月,王寶洺將同仁醫院告上法院,可起訴3年案件至今未正式開庭,這讓王家心急、難以理解,總覺得無處說理。王寶洺的一位朋友稱:“他有一次說,哪怕打輸官司也不要緊,就算輸了也總算能有個說法。”
一起驚人的血案,竟然源于3年前的一起醫療糾紛。王寶洺的妻子在接受采訪時提到,王是因為與同仁醫院的訴訟3年無果,反遭“無限期休庭”,才采取了極端行動。縱觀這起事件的始末可以清晰地發現,血案發生前王寶洺一直在依法合理地討要說法,寫信投訴、訴諸法院,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可起訴3年還未開庭的現實,令他終于走上了極端。
司法是維護社會正義和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線,但是曠日持久的法律程序足以磨滅不少人對生活、法律的信心和信仰。正如法律界人士所說:“法律應該成為解決醫患糾紛、緩解醫患矛盾的幫手,而不能‘幫倒忙’!”馬拉松式的法律程序應改為血案擔責嗎?
醫患糾紛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現實糾結,唯有切實保障患者的合理訴求,唯有處理得及時、公正、公開、客觀,患者及家屬才能心服口服,醫患關系才能得到緩解。現在的醫患糾紛處理機制卻是僵硬的,如果繼續這樣延續下去,下一個“王寶洺”難免不會再現!
相關閱讀:同仁女醫師出診被砍傷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