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不僅為概念上的不同,在發病機制、年齡以及臨床表現上均有所不同,現將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的區別整理如下,以供臨床人員參考:
概念
1型糖尿病,即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統發育不良或免疫應激引發的糖尿病,B細胞破壞,胰島素絕對缺乏。
2型糖尿病,即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各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經過漫長的病理過程而形成的從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到胰島素分泌不足伴胰島素抵抗的變化,不需要依靠胰島素,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藥物控制血糖。
發病機制不同:
1型糖尿病(B細胞破壞,胰島素絕對缺乏)
1.免疫介導(急發型、緩發型) 2.特發性:無自身免疫證據
2型糖尿病(從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到胰島素分泌不足伴胰島素抵抗)
發病原因不同:
1型:絕大多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1、多基因遺傳因素
2、環境因素:
(1)病毒感染:據報可能有關的:風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薩奇病毒、腦心肌炎病毒、巨細胞病毒等(2)化學毒性物質和飲食因素:鏈脲佐菌素、滅鼠劑比甲硝苯脲等
3、自身免疫
4、自然史二
2型:
1、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人口老齡化、現代生活方式、營養過剩、運動減少等
2、 胰島素抵抗和B細胞功能缺陷
3、 葡萄糖毒性和脂毒性
4、 自然史
兩種類型糖尿病的臨床特點不同:
1型:
1、發病年齡:年輕,20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絕大多數為1型糖尿病,僅極少數例外
2、發病緩急:較急,進展快
3、癥狀輕重:明顯 首發癥狀可為DKA
4、體重:很少肥胖(肥胖不可排除患病可能性)
5、酮癥酸中毒傾向:較易,可自發性發生
6、是否依賴胰島素維持生命:是
7、胰島素自身抗體:多陽性
8、B細胞功能檢查:血漿基礎胰島素水平低于正常,葡萄糖**后胰島素分泌曲線地平
2型:
1、發病年齡:多見于成人,常在40歲以后發病
2、發病緩急:隱匿、緩慢,進展慢
3、癥狀輕重:較輕,典型時為三多一少,不典型時視力下降、皮膚瘙癢均可為首發癥狀
4、體重:肥胖為高危因素之一
5、酮癥酸中毒傾向:不容易
6、是否依賴胰島素維持生命:否(重急者除外)
7、胰島素自身抗體:一般為陰性
8、B細胞功能檢查: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島素正常或高于正常,服糖后胰島素增加量可與正常人相近,其主要異常為高峰延遲。隨著病程的延長,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儲備功能差
總體來說:兩者缺乏明確的生化或遺傳學標志,兩者的區別 明確歸為1型或2型,可隨訪治療而逐漸明確。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勢,近年來被廣泛應...[詳細]
對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療距離現實又近了一步,一項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輸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