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腫瘤轉移主要是通過血液,因此灑落在血管中,具有自我轉移方式的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也成為了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之一。近期一組研究人員取得了這方面的最新進展,并指出未來也許能實現這些研究發現的臨床作用。
導致癌癥相關的死亡,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腫瘤的轉移,但我們對于這個過程了解還遠遠不夠。在成功遷移過程中,腫瘤細胞會侵入到原發腫瘤細胞的周圍組織中,進入血液和淋巴管系統,轉運到遠端組織,再滲出,適應新的微環境,最終播種,繁殖,定植,形成轉移灶。
1896 年,澳大利亞學者 Ashworth 在一例轉移性腫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觀察到從實體腫瘤中脫離并進入血液循環的腫瘤細胞,并率先提出了循環腫瘤細胞(CTC)的概念。多數腫瘤幾乎都會通過血液傳播到身體的其他器官,癌細胞遠端轉移是導致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發現血液中的腫瘤細胞,對于患者預后判斷、療效評價和個體化治療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來自貝勒醫學院病理系等處的研究人員鑒定出了一些癌細胞的生物標記物,如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類肝素酶(HPSE)和 Notch1 等。之前報道稱這四種生物標記物與癌細胞遷移相關,結合這四種標記物就能夠特異的標記擴散的癌細胞,并確定最終這些癌細胞會轉移到腦。
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技術分析樣本,并從注入乳腺癌循環腫瘤細胞的動物處取得腦轉移組織,證實組織中具有相同的這一蛋白模式。他們還檢測了實驗室模型中的這些特殊循環腫瘤細胞,發現它們具有高度侵襲性,能夠在活體動物內擴散,并在乳腺癌動物的轉移性腫瘤中發現了帶有這種標記的細胞。
這項研究不僅確定了標記癌細胞的方法,而且也突破了現有技術平臺的瓶頸。了解這樣的細胞可以幫助科學家們認識疾病的擴散機制,這是開發出轉移性癌癥新治療方法的第一步。
近年來乳腺癌檢查診斷方法相繼取得了許多重要突破,如乳房核磁共振和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的臨床應用等。如今,新興的循環腫瘤細胞檢測技術,已成為研究熱點并進入臨床應用。
大量實驗證明循環腫瘤細胞的出現與乳腺癌患者的臨床分期、及預后均密切相關。循環腫瘤細胞檢測作為一種簡單的血液檢測,可隨時捕捉并評估循環腫瘤細胞以確定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后。大量研究已經證實, CTCs 檢測將有助于乳腺癌復發轉移監控、判斷患者預后、指導術后輔助治療等。與淋巴結、骨髓相比,外周血標本易獲得、創傷性小、可反復采集,是臨床上常規檢測較為理想的標本來源,大大提高了這一方法的應用價值。
而且 CTCs 不僅是腫瘤預后和預測指標,也有可能成為藥效學的生物標志物。比如在藥物治療后 1-2 周,通過 CTC 的檢測,臨床醫師就可以觀察循環細胞數量的改變即可預測治療效果,效果不好的以及時調整方案,不必讓患者停留在無效治療中甚至死亡。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