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的治療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近年來,由于患者對于器官的保留、微創乃至無創治療的意識越來越強,很多人對非手術治療的關注度加強,但須注意各種治療方法均有其適應癥和禁忌證,不可一味強調保留器官而延誤必要的治療。非手術治療可分保守治療、藥物治療、高強度聚焦超聲及動脈栓塞等多種治療方法。無論哪一種非手術治療方法,均為非根治性治療,需注意隨診觀察。
科學家近期研究出一項新的治療方法——高強度聚焦超聲。高強度聚焦超聲亦稱為聚焦超聲外科術,是一種無創的治療方法。其治療原理為利用超聲束可以穿過軟組織后聚焦在靶點的特點,在體內靶區瞬間產生65℃以上高溫以殺死腫瘤細胞。目前使用的磁共振引導的聚焦超聲是將磁共振實時圖像、實時溫度監測以及高強度聚焦超聲結合在一起的設備。2004年聚焦超聲被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絕經前、無生育要求的子宮肌瘤患者。但是目前對于接受該治療的患者有嚴格的人選和排除標準,使得很多患者不適合采用該項治療。主要的排除因素有: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對磁共振造影劑過敏,治療路徑上有廣泛的腹部瘢痕,帶蒂肌瘤,子宮肌瘤小于3厘米以及尚有生育要求等。
該項治療的優點是治療后24小時內即可恢復正常工作。目前國外的研究表明,治療后3個月大多數患者可出現明顯的癥狀緩解,6個月時患者子宮肌瘤體積平均縮小20%,且隨時間推移還有繼續縮小的趨勢。并發癥主要是皮膚或皮下組織燒傷,但由于實時溫度監測技術的引入,該并發癥罕有發生。